当,建文军接连失利,导致燕兵步步逼近。朝野对他的指责也不绝于耳,方孝孺、齐泰甚至要求建文帝诛之以谢天下。在这种情况下,李景隆的政治立场发生了改变,并在燕军兵临城下之际开门投降⑨。
李景隆虽在最后时刻立下大功,但他毕竟曾长期与明成祖对抗,并与方孝孺来往密切,甚至出任建文军主帅都很可能是方孝孺的推荐。如果明成祖真想要对他进行打压的话,不仅合乎情理,且易如反掌。但是,刚刚明成祖并没有这么做,反而对李景隆加官进爵,“燕王即帝位,授景隆奉天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增岁禄千石。”并委任他处理一些实际政务,如会同大理寺、兵部尚书茹瑺等商讨大理寺所设官员及治事繁简①; 与礼部官员等校议靖江府辅国将军品级、礼仪等②。
而李景隆在这一时期也颇为主动: “晋王济熺来朝,赐书谕曰……时曹国公李景隆数言其过,上虽不信,而济熺闻之内怀忧畏,故慰安之。景隆,昭德王济熿妃父云。”③对永乐帝的用人政策发表议论,“臣等先奉诏书,以建文中升调授官,悉仍见职不动。今奉圣旨,臣等再议,得洪武中有犯党逆并黔剌,而为建文所举用者,俱罢职发原配。所有不曾犯罪,而为奸臣齐、黄等荐举任用者,俱发为民。”④此外还举荐山东抚民主簿周观政为江西按察佥事,前海盐典史国用为山东按察佥事⑤。
由此可知,李景隆不仅利用自己的地位来影响人事安排,还干预外藩事宜,并对国家的方针政策提出自己的意见,与新政权之间似乎已经形成了正常互动关系。笔者认为出现这种局面,与李景隆的特殊身份有关。李景隆既是开国功臣家族重要成员,又是明太祖的皇亲,早在洪武晚期就已经承担重任,可以说直接代表了明太祖的权威。得到李景隆的支持无疑对于新政权的合法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最能体现这种合法性的行为,莫过于让李景隆任重修《明太祖实录》的监修。明朝历代实录的监修官都是勋戚,负责政治把关,但从总体上看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⑥。而重修《明太祖实录》乃是巩固新政权合法性的重要举措,而让李景隆担当此任无疑是个不错的选择。
不过,对于新政权的合法性而言,李景隆的存在也是一把双刃剑: 明成祖即位后“朝廷有大事,景隆犹以班首主议,诸功臣咸不平。”⑦根据语境,这里的“诸功臣”指的应该是靖难功臣集团。他们的不满,固然有嫉妒的原因,但也从侧面反映出一个问题: 李景隆毕竟曾经是建文朝的重臣,如果肯定了他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