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权中的地位,又该如何评价靖难之役本身? 换言之,只要李景隆在朝,建文朝就会阴影不散,这对于新政权的合法性将是个巨大的威胁。因此,明成祖与李景隆之间的和谐关系不可能持续下去。果然,在局势初步稳定之后,李景隆的命运急转直下: 先是刑部尚书郑赐等劾奏其“包藏祸心,不守臣节,隐匿亡命”⑧; 后是左军都督府掌府事、太子太傅、成国公朱能,吏部尚书兼詹事府蹇义及文武百官劾奏李景隆及其弟“增枝阴养逋逃蒋阿演辈,谋为不轨”⑨ ; 再有六科都给事中张信等劾奏其“心怀怨望,密造奸谋,招纳逋逃,图为不轨”。在第三次弹劾之后,明成祖遂敕景隆曰: “自古勋戚始终保全,必君臣两得其道。尔朕姑之孙,少相亲爱,共享富贵,实同此心。比者不烦以政,盖欲遂尔。尔不体此,心怀怏怏,交构不靖,潜谋日彰。朕念至亲,略而不究。尔乃恃恩益恣,招诱无赖,藏匿逋逃。人发其奸,证验显著,尚伪言强辩,不知惭惧,论情据法,岂可宽贷? 重念姑氏之亲,但去勋号,绝朝请,其以曹国公爵归第,以奉曹国长公
主之祀,宜杜门省愆,易虑为善,庶称朕保全之意。”
短短三天内,李景隆居然遭到如此多人的弹劾,罪名如此之大,并最终遭到如此严厉地惩罚,笔者认为应该是明成祖有意的安排。而这道敕书有两点值得注意之处:首先,其中提到“比者不烦以政,盖欲遂尔”,很可能是明成祖为自己冷落李景隆进行的狡辩。根据《明实录》的记载,此时距离上一次李景隆参与政务的时间,已经间隔了一年零一个月。明成祖这句话可以说是欲盖弥彰,反而证明这次他对李景隆的打击是蓄谋已久的。
其次,其中多次提到李景隆“姑氏之亲”的身份,最终还让他“奉曹国长公主之祀”,这无疑是在强调明太祖的权威。而在李景隆之母毕氏于永乐七年( 1409 年) 去世之后,明成祖仍然派人祭祀并处理丧葬事务。笔者认为这是由于毕氏是开国功臣李文忠的妻子,她与曹国长公主一样都是明太祖的代表,明成祖当然不能错过这样一个强化合法性的机会。
不过李景隆带给新政权合法性的影响也不是能够轻易消除的,对此明成祖也丝毫不敢懈怠: “命重修《太祖高皇帝实录》。上即位之初,命曹国公李景隆等监修。而景隆等心术不正,又成于急促,未极精详……至是命太子少师姚广孝、户部尚书夏原吉为监修官。”此番重修《明太祖实录》固然有进一步篡改历史真相的目的。而此处记载对李景隆特加贬斥,这次监修又是靖难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