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如发露除恶作法」,就像是忏悔比丘恶作法突吉罗罪的对首法,这当中「先当称述所犯事名」,要说明你所犯的罪相。应该怎么说呢
或者「是说:长老专志!或言:大德」一心念!如果对方比你年长就念长老,如果是同辈或者年轻的就念大德一心念,就是说希望对方不要打妄想,一心念就是希望你要慈悲专注于我所说的现前境界,为我证明、为我拔罪,一心」就不要打妄想。我如是」,称念你的名字。「违越菩萨毘奈耶法,如所称事」,说明你所犯戒的戒相,比如说我犯不供三宝戒,犯恶作罪,这个戒相是犯恶作罪。
「余如苾刍发露悔灭恶罪法,应如是说。」事实上菩萨戒理论上来说是属于化教所收摄,化教当然没有所谓的羯磨法,但是古德的慈悲从义判上就把声闻戒的对首法拿过来,你要看蕅益大师《梵网经》的批注更明显,他就是把制教的忏悔法拿来用,当然这个是对的。
己三、下犯悔法
若下品缠违犯如上他胜处法,及余违犯,应对于一补特伽罗发露悔法,当知如前。
如果你今天犯「他胜处法」时的惭愧心更重,惭愧心的生起更加的快速、更加的猛利,或者是「及余违犯」,就是在其余的四十三条轻戒当中的违犯,这个时候是下品的罪,应该对一个补特伽罗发露忏悔,当知如前。忏悔的方法是一样的,只是人数减少,一个就可以了。
这个地方是说我们在断除恶法有两个修学的方便:在断恶方面,身为一个菩萨在断除恶法,第一个方法就是「未生的恶法令不生」,我们没有生起的身口意恶法应该要尽量的摄心防护,避免这个恶因缘的出现;第二个方法就是「已生的恶法令断」,假设不幸这个恶法出现了,要赶快忏悔把它消灭。关于忏悔,在《俱舍论》讲一个偈颂,给大家作参考。《俱舍论》上说:「愚作罪小亦堕恶,智为罪大亦脱苦,如团铁小亦沈水,为钵铁大而能浮。
我们解释一下。世间上有两种人:「愚作罪小亦堕恶」,一种人是愚痴的众生,他没有佛法的正见,对生命的因缘观也就没有正确的理解,所以他无惭无愧,虽然他所作的罪业是小,但是他无惭无愧,他就会不断的累积这个罪业,数数现行,都无惭愧,所以即使他在生命当中只出现微小的过失,但是因为累积的关系、没有忏悔的关系,他会堕三恶道。
「智为罪大亦脱苦」,一个有智慧的众生,他虽然在过去当中有粗重的烦恼而出现重大的罪业,但是他有增上惭愧,他就能够如法的忏悔诃责自己,他就能够免除罪业而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