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潮头像的海报。
张潮刚刚在讲台上的时候,就注意到台下有读者高举这张海报,于是刚刚让苏珊到台下把这张海报借来了。
张潮只展示了一小会儿就放了下来,说道:“我希望在今天以后,「Me Too!」有新的含义——那就是‘曾经有些英雄们用自己的行动反抗过压迫——我也是!’”
然后对台下已经目瞪口呆的刘易斯·兰帕姆道:“这样的答案,你接受吗?”
接着又对所有的记者问道:“你们接受吗?”
刘易斯·兰帕姆和所有的记者们都沉默不语。今天能来发布会的记者不管服务的报刊、媒体立场是偏左还是偏右,但总体都代表美国文化界精英阶层发声。
张潮的表态显然让他们有些不知所措。年老的记者依稀梦回嬉皮士运动,年轻的记者更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哪有这么“破罐子破摔”的作家。
他还想不想在美国卖书了?
与记者的沉默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坐在后半部分的内场读者们则反应过来了,开始高声欢呼起来,不少人高喊口号:
“让我们行动起来!”
“让那些该死的精英去死!”
“救救美国!”
还有直接现学现卖的——“The revolution is not a dinner party!”
……当然还少不了响亮的“流氓哨”的尖啸声。
场外还在排队的读者都懵了,不知道为什么里头突然变得这么热闹,这是咋回事?难道是张潮在朗诵书中的片段,引发了大家的共鸣——这倒是常有的事。
一下让等待的读者们更加期待了。
此刻纽约公共图书馆外的人龙已经超过3百米,加上内场等候的读者,总人数已经接近千人,还有从纽约各处源源不断赶来的读者。
其中很多都是从「Me Too!」才开始认识到这位中国青年作家。他们来,不是因为对张潮的感兴趣,单纯就是想支持一下这位敢于向“滥用种族歧视”开炮的勇士!
这种热度,在美国本土的畅销书作家当中也是比较罕见的。不得不说,张潮身上的“争议体质”让他无论在哪片土地上都备受关注。
台下的艾丽丝·梅休和大卫·米勒绝望地捂住了眼睛,张潮这是彻底让这场“闹剧”奔着不可收拾的方向去了。
他们都能想象,今天之后美国的文化舆论界会乱成怎样一锅粥。而且看现场的读者反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