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碰上刘海中一瘸一拐的回家,他第一条断腿基本上好了,能拄着拐杖出门了,高振东微笑着和他打了个招呼。
看见高振东和娄晓娥扛着一个大箱子进家,刘海中不由得想起了自己的第一条断腿,就是听了闫埠贵的八卦,去跟踪高振东才断的。
刘海中觉得腿更疼了,赶紧走几步进了中院,等到看不见高振东了,他往地上吐了口唾沫:“呸,该死的阎老西。”
高振东进家,拿出一台录音机打开,娄晓娥拿出自己带过来的几盘磁带,放起音乐来。
这一台,高振东是准备留着就当录音机用的。
安排好娄晓娥,高振东没有继续开箱录音机,现在开了也没用。
他拿出纸笔,开始画电路图。
录音机做存储,理论上并不复杂,从音频输出口接线到转换器,模拟音频转换为数字信号,数字信号再通过接口输入到计算机里。
这是读取,写入就反过来就行了。
当然,这里面还涉及到数据起始定位等小问题。
不过由于录音磁带频响范围有限,导致理论传输速率很低,9.6kbps左右的样子,也就是1kByte/s。
再结合磁带的录音长度,一盘标准磁带单面的数据容量很小,大概2M左右。
听起来好像很弱,但是以上关于速度和容量的讨论,是基于高振东前世数字技术已经大大发展的前提下。
而实际上,这个速度和容量放到1959年,那就是神!
特别是容量,在这个普遍以几k几十k来论存储容量的时代,2M不到看起来不大,实际上简直就是超级空间。
这种对比其实也正常,谁都想不到技术的发展会带来何种变革,在IT圈子里,最著名的段子就是比尔大门(Bill Gates)的名言:“640kByte内存对于个人来说实在是太大了,一个人永远用不完这么多内存。”
然而,没多久,现实就给了这位大佬一记狠狠的大嘴巴子。
作为外存,1kByte/s的速度,在这个时代也是足够用的,而2M左右的容量,已经大大超出了当前所需。
还是拿比尔大门的东西来举例,因为他出名啊。
成熟的indos时代到来前,巨硬的最后一代命令行操作系统Dos6.22的核心部分,一张1.44MByte的3.5寸软盘就能装下了,而且还能剩余不少。
这意味着,高振东能在上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