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箫新韵传千古,跨界科研意满途。
岁月悠悠情未老,匠心独运谱新图。
前章述及布局斫箫学箫之专利,于老呼昂而言,乃文哲、理工、音乐三者思维跨界之常理。箫声自娱,字墨自赏,皆为闲情逸致之体现。于此同时,无畏无为,不求精细,仅以原汁原味之态存于成果之橱窗。愚以为此,乃科学思维至科研成果之初阶,重在于表达、分享,而非精雕细琢。岁月流转,再行打磨,如快拔萝卜,不洗其泥。
洞箫者,吹管气鸣之乐器,中华民族之古乐器也,常称之为箫,紫竹、白竹皆可为材。此技术方案专指竹材所制之箫为竹箫,以别于木、树脂、金属等非竹之材。箫之声,源于边棱音激励,吹奏者气流以锐角射向吹口,气流分而气旋生,碰撞则音成。竹箫音色柔弱秀雅,然竹质易脆,加工难,音色亦随温湿度变。非竹之箫虽可避此弊,然失竹箫之特色。故欲传承发扬此非物质文化遗产,需在保持传统音色基础上,探求新材新构,使音色更为丰富、稳定、醇厚,高音更易演奏。
此言若以教育家之语述之,则显晦涩难懂。实则老呼昂眼见岁月如梭,人生如梦,十载八载之后,白发老花亦将至。于是,于琴棋书画、梅兰竹菊中择一而守,提前十年做此选择。
梅高洁、兰幽雅、竹虚心、菊冷艳,皆为文人所寄情之物。今老呼昂提一命题作业,曰“生态环境重竹基材复杂结构洞箫研究及应用”,旨在解决传统竹箫之弊,同时保留其特色。此研究涉及材料、结构、音效、生态四方面,需材料学、音乐声学、环境学等多学科联合攻关,以点石成金、瑕不掩瑜、自然传承、交叉融合为理念,创一新型洞箫设计技术系统。
优者,可采生态重竹地板之弃材新料,循环利用为基材,兼具竹、弃、新之特点,以此斫箫,或可得新境。
A、竹者,取材自生态重竹地板,具天然竹材之特征。其地板,择四年竹龄以上之优质竹种,经选材、蒸煮、烘干、热压等严谨工艺制成,仍保天然竹材之音质特色,如传统竹箫之音。生态重竹地板之热压工艺,千余吨级压力下一次成型,其硬度、密度、收缩率皆优于天然竹材,益于复杂结构之实现。
B、弃者,乃生态重竹地板生产或使用中之废弃材料。一者,商家因库存、残次而弃于生产、储运、流通环节者;二者,用户因预算、切割而弃之装修余料者。
C、新者,虽弃犹新。此等材料,虽在环境学角度失去原利用价值,然从材料学角度,未曾作为地板销售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