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箫声里觅禅心,法无定法自超群。
气韵悠扬飘四海,一曲终了悟真音。
法无定法,风门无门。或因五音不全,呼昂择法,必启手机App,目视绿区,耳听节拍,以笨法苦练洞箫。
“诸学长,敢问作二转四之指法如何?”
“此乃其法。”
“作五时之七音?”
“此理已明,唯不解图中所示。”
“哦!原来如此,今已晓,多谢。”
“呈茉莉之作以习。”
“节奏难卡,至毫秒之境。”
“真乃高手!”
“交作业以打卡,未知节奏是否精准?总觉未全合拍……”
“亦打卡《我和我的祖国》之作。”
“鱼兄,似未合节拍器之律。”
“觉有微瑕……”
“当细听小龙之奏。”
“先以谱合节拍器习之。”
“试为之。”
“先歌以正音。”
“歌不准,则吹必偏,此乃痛定思痛之悟。”
“小龙,尔之节拍器乃四三拍抑或八六拍?二者皆可乎?”
“必习节拍器,否则远行仍需回头。”
“《我和我的祖国》四三、八六皆可行。”
“若至班长之境,四二亦可。”
“吾调八六更乱。”
“昨友庆生辰,吾吹《这世界那么多人》,紧张之际,唇微颤而曲终,然未尽其情。”
“吾闻汝随机而进或有乱,若在重拍进Dadada Dadada,则律动生矣。”
“换吾必全身颤。”
“四五人尚好。”
“全场八十余人……”
“首次当此众面吹奏。”
“吾又吹《梅花三弄》,恐有失,故高八度以中音处之……”
“常居家中吹之,难想彼场。”
“吹后深感师之功力,音乐会演奏收发自如。”
“吾今上台不颤,然时有误,未及练习时之佳。”
“上台前,吾避洗手间习之,自觉甚佳。上台后,唇颤,风门难如平时舒展,仅能完曲。”
“习熟之曲一般无误,只要不紧张,则稳矣。”
“吹毕与友外吹,吾复常态,不颤矣……”
“吾亦如此,紧张则口颤如高频腹颤,自笑不已。”
“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