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些导演,很多都有一个共同的毛病,那就是对尺度的把握不太准确。
这种现象,在大部分导演,或者文艺工作者当中,都存在。
很多文艺工作者常常抱怨某个题材里,尺度不明显,或者不方便创作,尺度太严等等。
很多导演拍不好戏的一贯借口就是某某审核的太严,这个不能拍,那个也不能拍。
别的题材还好说,他们金盾中心下发的这些题材剧集,那就是严中之严了,往年每次下发任务后,收到这样的反馈特别多。
有的人好点的是直接反馈,不好的人家什么都不问,直接该怎么拍就怎么拍,等最后上交成品的时候,金盾中心这边的内部审核一看。
这他妈拍的是什么玩意?
明明给的是命题作文,但这些搞文艺工作的人,一个镜头,甚至是一个隐喻,就能把整个剧情搞得意思大为不同。
有时候,明明是个正面的剧情,但拍出来被观众看到的就变成负面的了!
诸如此类的还有其他这个那个的问题,零零散散的一大堆。
也是因为这个,每次下发任务,中心这边就要先组织专家给这些即将接受任务的单位或导演,好好上上课课,讲讲里面的门道,哪些能拍,哪些不能拍。
但每次讲课都收效甚微。
这东西就跟学习似的,同样的学校,同样的老师,同样的课程和上课时间,但学习的同学,就是有人学习好,有人学习差。
专家讲的再好,文艺创作最后还得看编剧、导演、演员的演绎等等问题。
在这些问题上,金盾中心这边实在是没那个精力,也没那个能力去一个个过问,精细化管理。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张秦川刚刚提那个意见,李主任有点不赞同的原因。
他太清楚每次任务下发后,交上来的都是些什么牛鬼蛇神的电视剧了。
十部里,能有一两部看得过去的,已经算不错了!
剩下的,就是浪费钱的玩意儿。
还给他们打包票让他们赚钱?
有些人拍的那些狗屎玩意儿,配这个待遇嘛?!
听完李主任的话,张秦川皱着眉,还是有点没理解李主任的意思。
这是让自己干啥啊?
不是讲成功经验还能讲啥?
“张导,你呢我看过你以往的作品,我发现你的作品,每次都能卡在审核范围内,更好的呈现作品的正面意义,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