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就很忙,因为皇帝要直接和六部对接,事务繁杂。忙,就意味着没有时间来处理“艺术”,于是,朱瞻基发明了一个特殊的体制,他没想到的是,他这个体制,成了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这种体制,就是“票拟”和“批红”。
朱棣登基后,发明了内阁,朱棣首批内阁成员,有7个人,例如解缙、杨士奇、杨荣等都在其中,但这时候的内阁,只是皇帝参议政务的“智囊”,相当于大秘书,并没有很高的权力和职位。朱瞻基为了分身搞艺术,使朝政不至于荒废,就不得不赋予内阁更大的权力。但是,自古皇权和相权都是相互制衡的,若内阁权力过大,皇权必然会受到威胁,于是,聪明的朱瞻基,发明了“票拟”和“批红”。
即,内阁只能给出处理政务的建议权(票拟),最终负责裁定的人,是皇帝,具体来说,是皇帝身边的司礼监秉笔太监(批红)。
因为太监都是皇帝的“自己人”,所以,太监们就成了制衡内阁大臣的良方。这样一来,在明朝,就形成了一种特殊的体制:
内阁之拟票,不得不决于内监之批红。
最终决定权在谁手里,谁就是老大,宰辅们饱读圣贤书,最终还是要向宦官们低头。明朝的宦官权力扩张,成为动摇国本的杀器。
所以,明宣宗去世后,几乎每位明朝皇帝的身边,都会有几个臭名昭著的大宦官。例如,那个忽悠明英宗御驾亲征,让明朝发生“土木堡之变”的王振,还有刘瑾、汪直、魏忠贤。后人普遍认为:
明亡不亡于流寇,亡于宦官(厂卫)。
不管是东汉,还是唐朝,当臣子们向宦官低头的时候,就意味着朝政已经畸形,离亡国不远了。
《明史·宣宗本纪》评价明宣宗:
吏称其职,政得其平,纲纪修明,仓庾充羡,闾阎乐业,岁不能灾。盖明兴至是历年六十,民气渐舒,蒸然有治平之象矣。
意思是说,明宣宗在位期间,政通人和,河清海晏,是明朝开国60年来,百姓享受最太平的时光。
明宣宗朱瞻基,文如李世民,艺赛宋徽宗,他在位10年,戛然而逝。
朱瞻基重用宦官、创造出一套独有的制度时,或许认为自己是天底下最聪明的帝王,但是他没想到,自己虽然创造了“仁宣之治”,却也成了大明王朝的掘墓人。
高敖曹出身在一个彪悍的豪门,家里男人个个能打。父亲高翼年轻时是称霸一方的大哥,他生了四个儿子,高敖曹排行老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