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相比,差距太大。开国功臣中,不仅徐达、蓝玉等人可以直捣漠北草原,即使是中级将领如宁正等人,也有开拓一方的军事能力。与之相比,北方边疆军权转移至诸王手中之后,朱元璋一直不敢让诸王北上漠北,而是一直让他们在漠南草原来回巡逻,保持防御态势。
蒙古帝国解体后,亚欧大陆的西欧文明、阿拉伯文明、俄罗斯文明都不断向外扩张,竞逐新的世界霸权,从而交织、形塑出近700年来世界史的基本图景与历史线索,世界近代史由此开端。西欧在蒙古帝国所带来的中国科学技术的促动下,在对海洋空间的天然兴趣的催动下,开启了“大航海时代”,在14—17世纪,掀起了以资本主义文明为主导的全球化进程,成为近代历史的推动者与主宰者。在东欧平原上,罗斯民族建立了长期分裂的诸公国,钦察汗国(金帐汗国)的军事征服,不仅首次结束了罗斯诸公国的分立局面,而且给当地政治带来了威权制度。
14世纪,莫斯科公国继承了蒙古帝国的广阔视野与政治威权制度,趁着金帐汗国衰落的历史契机,通过扩张、兼并,迅速崛起,从一个小公国疯狂地向整个欧亚内陆扩张势力,形成了崭新的俄罗斯文明。从地理位置、疆域观念、扩张方式等方面来看,俄罗斯文明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成为游牧族群在近代世界的继承者。参照“大航海时代”的概念,可将俄罗斯这一时期的历史称为“俄罗斯崛起”。蒙古帝国解体后,伊斯兰文明同样将伊斯兰教“圣战”意识与游牧族群骑战风气相结合,奥斯曼帝国、帖木儿帝国及其后裔在欧亚非积极扩张,不仅攻占了基督教文明在东方的象征——君士坦丁堡,而且向东进入中亚、东南亚,奠定了当今伊斯兰文明的势力版图,可称为“伊斯兰扩张”。
与以上三种文明相比,明朝虽拥有当时世界上最为强大的陆军与水军力量,却由于秉持内敛的疆域政策,对周边国家不采取主动征伐态度,在明初大体收复元朝旧疆之后,进一步将飞翔之翼剪断,在北部边疆也放弃大规模的军事进攻,并且在北部边疆大规模修建长城,在东部沿海构建类似长城的军事防御体系。明朝这一政策,不仅使自己长期面对边疆族群的军事威胁,背负了极为沉重的财政负担,最终灭亡于长城边疆的内外叛乱,而且为其他文明的东进提供了历史空间,是近世中国被其他文明赶超的关键原因。由此可将明代中国的历史时代称作“明长城时代”。可见,从14世纪以来世界史的视角来看,明朝的疆域政策使中国在世界近代史开启之初,便站在了与世界主流背道而驰的历史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