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守成,实同开创“,不愧为“千古一帝”。
《史集》, 又名《集史》,是14世纪初由伊利汗国宰相奉伊利汗合赞和合儿班答之命,主持编撰的一部世界通史著作,历时十年编纂而成。这部著作记录14世纪初以前蒙古族史的极为丰富的第一手材料。根据《史集》的记载,当时蒙古人对于家庭财产的分配是采取这样的方式:
蒙古自古的风俗,(首领)在期生时,遣其诸长子居于外,分予财产、牲畜属众;其作则尽属幼子。
研究蒙古历史的巨著《史集》
要强调一点的是这里的幼子,是指正妻所生的最小的儿子。故而成吉思汗临终前基于整个蒙古帝国的考虑,要特意立下遗诏,将汗位传给第三子窝阔台而非第四子(幼子)托雷。这也是为何此后托雷的儿子蒙哥将汗位从窝阔台一系夺回的时候,并没有多少蒙古贵族认为这样的做法有问题的缘故。
蒙古死后,他的两个弟弟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为争夺汗位爆发了长达四年的战争。阿里不哥受到了包括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的支持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他是托雷的幼子,是能够被蒙古贵族所认可的大汗。而忽必烈深受儒家文化影响,认为自己相比阿里不哥是嫡长,更有资格继位。战争虽然以阿里不哥兵败投降为结局,但是各大汗国纷纷拒绝承认忽必烈的正统地位,大蒙古帝国就此分崩离析。
忽必烈建立元朝之后鉴于血的教训,早早就立嫡长子真金为皇太子。
(至元十年三月)丙寅,帝御广寒殿,遣摄太尉、同知枢密院事伯颜授皇太子真金玉册金宝。
但是晚年的忽必烈对儒教的坚持比之早年大大下降,至元二十二年十二月皇太子真金去世,忽必烈在犹豫许久之后于至元三十年六月“以皇太子宝授皇孙铁穆耳,总兵北边。”这里的铁穆耳是真金太子的第三子(幼子),可见一定程度上忽必烈还是恢复了“幼子守灶”的传统。
元世祖忽必烈画像
话题回到明朝,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元年(1368年)创建明朝的时候疆域还只有区区江南一隅,很多朝廷的规章制度都在摸石头过河的阶段,难免继承了很多蒙元时代的习俗。而这一点在本文的主角朱橚身上体现的尤为明显。
《明太祖实录卷九》:辛丑年七月丁巳日(元至正二十一年-公元1361年)皇第五子生(注:指朱橚),孝慈皇后出也。
《明宣宗实录卷六》:洪熙元年闰七月丁巳日(1425年)周王橚薨。王,太祖高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