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大明帝国立国越来越稳固,制度礼仪日渐正规,朝臣们对于吴王朱橚无论是封号还是封国,都认为与儒家精神相悖。于是在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正月第二次大封诸王的时候,老朱对此做出了调整。那么在看朱橚之前,我们先来看这一次又封了哪些亲王,他们的封国又在哪里。
洪武十一年一共新封了五位亲王,分别是皇第十一子椿封蜀王,封国四川成都。当时四川已经平定,需要亲王坐镇。皇第十二子朱柏封湘王,封国荆州。当时湖广一带洞蛮横行,屡为叛乱,同样需要亲王坐镇。皇第十三子朱桂先封豫王,后改代王,封国山西大同。大同是明代有名的九边重镇,北部防线关键节点。皇第十四子朱楧先封汉王,后改肃王,封国甘州。甘州是帝国西北最边境的所在,生存环境极其恶劣。皇第十五子朱植先封卫王,后改辽王,封国辽东广宁。辽东是帝国东北最边境所在,生存环境同样恶劣。
从上来看,新封的五位亲王仍然承担着巨大的军事责任。那么吴王朱橚改封什么呢?说来更气人,朱元璋可能觉得既然大臣们认为吴王不能再封给皇子,那就封朱橚为周王。要知道朱元璋儿子的封号,基本都跟春秋战国时代各诸王国对得上。而周天子,则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吴王不可,那就封周王,名号依然尊贵。而封地则是河南开封,即北宋的都城汴梁。王府则沿用宋朝皇宫旧址,十四年就籓开封,即宋故宫地为府。
新封的皇子们封国都在边境,周王朱橚却舒服地待在中原腹地开封,王府还是原来的宋朝皇宫。如果说他不是马皇后最小的儿子,又如何解释这一切的特殊性呢?
当然除了《南京太常寺志》,《明太祖实录》中记录的洪武七年九月发生的事,一向被认为朱橚是庶子的铁证。《明太祖实录-卷九十三》记载:
(洪武七年九月)庚寅,贵妃孙氏薨。命吴王橚服慈母服,斩衰三年,以主丧事。
而《明史卷一百十三-列传第一》的记载是:
帝以妃无子,命周王橚行慈母服三年,东宫、诸王皆期。
斩衰(cuī)是“五服”中最重的丧服。用最粗的生麻布制作,断处外露不缉边,丧服上衣叫“衰”。表示毫不修饰以尽哀痛,服期三年。一般是子为母而服。所以明史又说敕儒臣作《孝慈录》。庶子为生母服三年,众子为庶母期,自妃始。可能是本人才疏学浅,真没看出来这里说的庶子和朱橚有什么关系。朱橚之所以为孙贵妃服三年,是因为首先孙贵妃无子,其次朱元璋对她特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