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绝大部分是建文帝的拥护者,如果不处置,就意味着明成祖师出无名,对新政权的合法性无疑会构成威胁。因此有些开国功臣家族成员遭到了杀戮:
( 燕) 王即帝位,( 梅) 殷尚拥兵淮上,帝迫公主啮血为书役殷。殷得书恸哭,乃还京……明年( 永乐三年) 冬十月殷入朝,前军都督佥事谭深、锦衣卫指挥赵曦挤殷笪桥下,溺死,以殷自投水闻。都督同知许成发其事。帝怒,命法司治深、曦罪,斩之,籍其家……寻官殷二子,顺昌为中府都督同知,景福为旗手卫指挥使。
此外,德庆侯廖永忠之孙廖镛“建文时与议兵事,宿卫殿廷。与弟铭皆尝受学于方孝孺。孝孺死,镛、铭收其遗骸,葬聚宝门外山上。甫毕,亦见收,论死。弟钺及从父指挥佥事升俱戍边。”“镛母,东瓯王长女也,并铭女送浣衣局。”德庆侯家族以及与之联姻的东瓯王家族都遭到了牵连。
不过,即便是杀戮,明成祖也不能理直气壮。处死梅殷,既不敢罗织罪名,也不敢公开处决,只能采用暗杀的办法,最后还不得不厚待梅殷的后代。而德庆侯和东瓯王家族,不得不借用方孝孺案株连方可实现。
这种情况与开国功臣家族的特殊地位密切相关。他们代表的是明太祖的权威,如果采取彻底消灭的办法,就意味着与明太祖连续性的切割。在宗法制度占统治地位的传统社会,非常不利于新政权合法性的确立。在处置刘璟时,明成祖的这一心理暴露无遗: “( 刘璟) 下狱,自经死。法官希旨,缘坐其家。成祖以基故,不许。”
虽然刘基的死与明太祖脱不开干系,但是他毕竟是明太祖加封的诚意伯,而且死后的地位并没有被否定,甚至子孙都还在做官,并受到明太祖的夸奖。况且刘璟的言行,从维护明太祖权威的角度来看,完全没错。所以说,刘基在这里已经不再代表其本身,而是代表明太祖的权威,刘璟家族得以幸免也缘于此。
一味地压迫并不能解决问题,这迫使明成祖思考新的办法,开始对开国功臣家族予以抚慰:
享太庙毕,遣官祭功臣于鸡鸣山庙。先是礼部侍郎宋礼言:“功臣自有庙,请罢太庙配享,但于本庙祭之。”上曰:“先帝所定配享不可罢。”又曰: “此皆佐命开国之臣,既自有庙,俟太庙享毕,亦别遣官即其庙祭之,于义可也。”著为令①。
上谕礼部臣曰; “公侯年老者,皆历事皇考,多效劳勤。今筋力既衰,日与群臣并入朝参观。其步趋之艰,朕所不忍。自今令朝朔望,其见任事者,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