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了蒙古人的超级野战军,对朝廷的威胁不可谓不大。
更重要的是,朱元璋晚年竟然有意扩大燕王权力,《明太祖实录》中就记载了一段朱元璋对左军都督杨文的训诫:
“朕子燕王在北平,北平中国之门户,今以尔为总兵往北平参赞,燕王以北平都司行都司并燕谷宁三府护卫选拣精锐马步军士随,燕王往开平堤备一切号令皆出自王尔奉而行之,大小官军悉听节制,慎毋贰心而有疑志也!”
意思是晚年的朱元璋把节制谷、宁二王护卫军的权力也给了朱棣,这么一来,朱棣岂不是成了北方集团军总司令,可调动的兵马已经超过了10万人?难怪建文帝最不放心的藩王就是朱棣。
二、削藩前的周密部署
明太祖朱元璋一驾崩,建文帝的削藩行动便开始了。
1、禁止诸王奔丧
“诸王临国中,毋至京师。”
建文帝首先抬出太祖遗诏,说是朱元璋不准各大藩王进京,以此阻断了藩王聚首哭丧的可能。这么害怕藩王聚在一起,为什么?这恐怕是建文帝内心的不自信在作怪,一是担心藩王在应天闹出事情,二是害怕他们在新政未推行前结成“攻守同盟”,这似乎也表明了新皇帝对藩王的不信任,更表明新皇帝要拿藩王开刀。
2、先除羽翼,杀鸡儆猴
按照齐泰、黄子澄的削藩谋划,建文帝采用“先易后难”的策略,先铲除了威胁不大、兵权不重的普通藩王,其目的就是把可能帮助朱棣的藩王先收拾掉。
公元1398年,建文帝以周王朱橚次子朱有爋告发父亲谋反为由,废周王为庶人,迁往云南蒙化。次年,湘王朱柏举家自焚,齐王朱榑、代王朱桂被软禁,岷王朱楩废为庶人,流放漳州。
3、“战略”包围北平
在拿下几个小藩王的同时,建文帝已经开始部署对燕王的“包围网”。
公元1398年,建文帝派工部侍郎张昺为北平布政使,都指挥使谢贵、张信为北平都指挥使。什么是布政使、都指挥使?前者类似于政府最高行政长官,后者是军队的地方司令员。如此一来,建文帝就等于架空了朱棣,把持了北平的军政大权。另外,建文帝还不放心,又派都督宋忠、徐凯、耿王献率兵屯住开平、临清、山海关,调北平、永清二卫兵于彰德、顺德,等于是拿走了朱棣的亲军,而且中央军就驻扎在北平不远,随时可以杀来。如此部署可谓万全。
三、暗中较量的“间谍”
从建文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