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为单位,进行为期一个月左右的竞争。包括门急诊的诊断正确率,组内住院病人的住院时长,治愈率,满意率,事故率,死亡率等多个综合维度进行评分。排名靠前者,到时候会有机会组建亚科室。”
科室主任夏怀安公布了竞争规则。
住院时长是评判医疗组诊治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准。只有快速精准的查明病因,并且迅速安排手术,然后确保手术成功,以及术后的护理、用药都很到位,病人就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出院。
反之,手术做得不好,或者用药不准确,甚至出现误诊,都有可能导致患者的住院时间延长。
“夏主任,接诊病人的数量与种类都是由组内的坐诊医师决定的。有的组接诊的病人数量会更多,类型比较单一,这会占有很大优势。对于竞争肯定是一种不公平。”
有人提出抗议。
傻子都知道,本组只要有一位名医,就能占很大优势。
因为很多病人挂号都是奔着名医来的。
比如杨青擅长治疗胰腺,乳腺方面的疾病,找他看病的人大多数都是这两类。
“没什么不公平的。这次竞争就是要分辨出各个小组在哪些领域的诊治很出色。然后推出最强的小组建设相应的亚科室。以后,那个小组的医生只需把全部精力都用于钻研这个领域的疾病诊治上面,可以让科室的竞争力变得更强。”
普外科的病例本来就很杂。
这次提出的全面建设多个亚科室的目的,看似把整个普外科肢解掉。
实际上却是提出一个新宗旨,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
把科室予以细分,既利于病人精准挂号求诊,也利于医生们治疗擅长的疾病领域。
“不用担心竞争不公平。哪怕你们某个小组这一个月只接诊了一位病人,但是把那位病人治好了,也是有机会胜出的。这次的评比,不但看数量,还看质量。”
夏怀安这么一说,大家心安了不少。
每个治疗组都有自己的特色,大家对己方的实力充满信心。
“还有,如果你们觉得自己的小组实力不够,也可以主动申请加入到其它强大的小组。总之,竞争的目的就是优胜劣汰,让强者变得更强。鞭策实力弱的医生,混日子的医生进步。不进步就有可能被淘汰。”
剑锋直指那些混日子的医生。
包括其中一些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都不乏混日子的人。
很多医生升到副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