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成为了第一个改革实验科室。
这个改革其实早在七年前就开始了。
从普外分出一个消化外科,专治肠胃外科疾病。然后在三年前,又从普外科分家出去一个肝胆外科。
实验结果有些差强人意。
那就说明这么操作不可取。
不但没能通过改革打造出厉害的科室,反倒严重削弱了普外科的实力。
医院这次制定的改革方案,应该吸取了前两次尝试改革的宝贵经验。
杜冷肯定是闻着了味儿,在这个节骨眼上,选择加入普外科,参与各小组的竞争。想要借助这次的科室改革机会,一举爬上去。
正常情况下,即便他是海归博士,想要爬到科室某个学科带头人的位子,没有七八年很难成功。
因为图雅医院的博士生并不在少数。
即便那些人,很多都只是国内培养出来的博士生,但是在学历等级方面,与国外的博士生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就算真有差别,也是用人单位崇洋媚外造成的。
国家政策层面上,两者并无区别。
“杜医生,本科室所有医疗小组,以及消化外科、肝胆外科在内的所有医疗小组,任你挑选。这是所有小组的组长介绍,以及这个小组的组内成员。”
整个普外科,如果算上分家出去的消化外科、肝胆外科在内,大约有一百三十位医生的样子。
规培、实习不包括在内。
光是主任医师就有接近三十人,副主任医师二十九人,剩下的是主治与住院医。
从这里可以看出,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占了将近一半。
并不是正高、副高职称容易评到手,而是能留下来的都是正高、副高级别。主治、住院医、规培生、实习生、进修生,这些人才是干活的主力。
这些人如果长期升不上去,或者自觉前途渺茫,他们就有可能跳槽到其它单位。
改行者或者从事行政工作者也不在少数。
当医生,真不是人人都能抗得住。
压力大,作息不规律,风险极高。晚上哪怕正在和老婆造娃,接到医院抢救病人的电话,立马就得穿上衣服赶过去,迟一分钟都不行。
因为抢救病人分秒必争。
手术、诊断、治疗过程中存在无数看不见的风险,一失足就有可能成为万骨恨。
比如许医生就是最好的例子。
一场手术失误,直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