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元载在魏州的遭遇,他正在自家的府邸书房内,看着何大富送来的一对瓷瓶发呆。
“官家,这瓷器可有不妥?
是按照您的吩咐烧制的,釉料都是取自西域的矿石,和长安产的青花瓷大有不同。”
何大富小心翼翼的说道。
搭上了官府的线,是件好事,但也要小心做人,勤恳做事,夹缝中求生存。
这种所谓的“新青花瓷”,是按照方重勇的吩咐烧制的,和原本的青花瓷瓶很不一样。
此前的青花瓷,有很多问题没解决,一直不能上台面。
一个是造型不够精致圆润,二个是图案太简单,三个是蓝青色的釉料质量不太行。
前两个问题不是不能解决,而是被第三个卡死了。
釉料质量不太行,那么就烧不出好看的青花瓷。既然不好看,那就不能上档次,不能上档次,那就没必要花功夫做那么精致。
而此刻方重勇手中的青花瓷的瓶,则是敦厚饱满,给人以稳重、大气之感。
大气之中,又不失精致。
这是一套青花瓷中的一对花瓶,整套包括罐、瓶、盘、碗等,数量有几十件。盘子的形状较大,底盘稳重,线条流畅,而花瓶则是高耸挺拔,线条优美。
刚健中带着一分柔和。
那种感觉,就好像射箭的弓手,将弓弦拉成新月一般。
赏心悦目的美感中透着一股暴力的蓄势待发!
“青花瓷,青花瓷……”
方重勇喃喃自语道,看着手中的瓷瓶发呆。
他好像回到了那年看春晚的时候,头昏脑涨熬夜到迷迷糊糊,忽然耳边响起那首熟悉的歌: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
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
方重勇忍不住长叹一声道: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这是《春江花月夜》中的一段,此诗乃是初唐到盛唐之间的作品,流传甚广,何大富自然也听过。
他只是不知道方重勇为什么有如此感慨。
何大富叉手行礼,再次询问道:“官家,这青花瓷可是有什么不妥么?”
此刻何大富脸上带着疑惑,他本以为方重勇看到这对瓷瓶后的表情,应该是失望,又或者欣喜。再不济上位者的修养在那里,面无表情看不出喜怒,也实数情理之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