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企业倒闭,无数工人失业。
随之而来的是购买力下降,导致商品积压。
当时不知道多少商家因为恐慌和悲观,打出了“大拍卖”、“大削价”、“大跳楼”的旗号,来吸引消费者购买。
事业才刚起步,初步获得顾客认可的金利来照样没能幸免,躲过这次风暴。
销售和产量双双下降,似乎降价同样成了金利来唯一的选择。
然而曾宪梓经过深思熟虑,却做出了反其道而行的举措。
为了保住金利来好不容易才树立起的高端品牌形象,坚持走精品路线。
他不但顶住不降价,反而提价出售领带。
就在大家都忙于降价大战,出清存货的时候,他甚至跑到欧洲选择花色款式更新的产品来效彷生产,投放港城市场。
这一举措让港城的同行啼笑皆非,都认为他不识时务,必然血亏。
然而后面的事儿却和所有人预料的都不一样。
曾宪梓的提价策略和新生产出来的最新款领带,就像高昂的头颅俯视港城同行。
这骤然提高了金利来在港城民众心中的地位,反而一举成为高端顾客们的簇拥,从而带动了销量。
最终结果实在让人大跌眼镜,谁也没想到,金利来居然借此逆势翻盘。
当世界经济恢复姗姗到来时,不但那些采取降价手段的商家半死不活了,许多在港城数十年目中无人的外国名牌也被挤出了港城。
金利来却在如此惨澹的行情下,光彩夺目完成了华丽转身,彻底确立了港城一线品牌的地位。
此时曾宪梓所生产的领带,价钱不但从四十五港元提高到了一百港元。
他还开始增加打火机、皮具品类的生产。
而且成功把商业触角延伸到了东南亚,在新加坡成立了覆盖周边国家市场的分公司。
其四就是不忘本,知恩图报。
发达后的曾宪梓自1978年起,就开始向老家广东梅州进行捐赠。
他还给母校东山中学捐赠了一栋教学楼和大量设施。
这些都发生在其还没有对大陆市场开拓的时候。
那肯定是没有利益计较,发乎真心的,自然获得广东人民的亲近感和好评。
所以到了1983年,好人有好报。
伴随着大陆内地兴起了建国后的第一次西装热,曾宪梓真正决定进军大陆市场时,金利来在广东的经营活动进行得特别顺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