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就找了周朝时分封诸国开拓的例子,来向刘备证明“相对扁平化/去中心化”的管理模式,对于开疆拓土的效率好处。
“陛下,当初周人代商之初,分封诸侯,北边的燕地还是戎狄之所,东边的莱、芜也是东夷所据,南边的吴越和巴蜀,乃至整个荆蛮,都不是衣冠之地。但周人通过数百年,任由分封诸国自行开拓,最终秦一统天下时,疆域比之周人建国时,何止扩张了数倍?
可是自秦废分封,设郡县以来,天下虽免于内战,可对外开拓的速度,也由此大大减缓。秦始皇虽数次征伐,可拓地低效,靡费巨大。若是放在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时,平定匈奴哪里需要竭天下民力、选三十万精兵?
由此可见,天下一统后,为防地方上尾大不掉,提防偏远之地边军的耗费,实则已经超过了提防胡人的耗费——但臣并不是说这样不好,这只是为了避免天下内战所必须付出的代价,已经是两害相权取其轻了。
但是如今,曹彰的存在,可以让我汉人天下兼顾‘对西域征讨的灵活性’,还不用担心尾大不掉的问题,因为曹彰本来就是篡逆余孽,我们迟早要消灭之,何妨让他与西域胡人在两败俱伤多闹腾几年呢?”
刘备听了之后,果然大受触动,加上他本来就要顾虑与民休息、裁军以积蓄充实府库等等问题,也就愿意对曹彰暂时缓图了。
“朕读书少,这么些年来,居然一直没想过,为何周人数百年间,便让‘天下’的范围扩张了那么多倍,但有帝制之后,四五百年间,天下的范围扩张速度,就降得那么慢了。
朕原本还以为,是因为道路险远,天下范围扩张的地理极限到了,听子瑜今日这番高论,才知道原来分封制还有这般好处……
确实,分封之下,地方诸侯扩张所得,都是他自己的,还不用被朝廷掣肘,没人担心他尾大不掉,确实更适合对外扩张。如此说来,让曹彰勉强多苟活一两年,也算是利弊相等,不该为了他而影响我大汉本身的恢复。
不过,凡事总要有个度,子瑜,依你之见,这曹彰能留到何时?”
对于这个问题,诸葛瑾还是比较慎重的,他最终强调道:“无论如何,一代人的事情,都该在一代人手中了断,曹彰的问题,绝不能留给后人。”
刘备点点头,他知道子瑜这是和他推心置腹,没有藏着掖着。加上两人是私下里私聊,没有外人听见,诸葛瑾才敢说这样的话。
这一世的刘备,在当年全面北伐之前,曾经定过计划表,觉得能跟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