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一些咱们大赛过去的资料。第六届……也就是2004年那一届,是历届当中投稿数量最多的一届……”
许敏霞一边说着,一边看了一眼张潮——2004年那一届,既是「新理念作文大赛」的顶峰,也是被张潮三篇文章踢下顶峰的时刻。
张潮脸色毫无变化,许敏霞才继续说道:“稿件数量是42万份,参赛人数是6万多人。但是在归档的资料当中,我注意到几个迹象——
首先是参赛人数和稿件之间的比例一届比一届悬殊,到了第六届,每7份稿件才对应1个参赛者。这意味着……意味着……”
赵常田道:“意味着什么,你大胆说。”
许敏霞这才道:“这意味着参赛者整体来说越来越投机了。一稿多投,就像在赌局上多押几个点数一样,就是寄希望于其中一注能押中。
第二,多次参赛的人数也越来越多。虽然没有统计初赛选手的参赛次数,但是复赛选手当中,有将近四分之一至少参加过一次比赛。
按照常理推断,初赛选手多次参赛的比例也应该接近这个数字。这意味着「新理念作文大赛」逐渐被一些‘熟手’垄断了,这些‘熟手’多少确实是自己会写,多少是‘人造’的,我们无从辨别。”
说到这里,张潮突然插话补充道:“去年那一届,我的高中母校就组织过集体改稿,不过被认出来了,最后我做主全部剔除掉了。”
这件事编辑部的人基本都知道,不过张潮又提起来,当时他的那股狠劲儿还是让人记忆犹新。
许敏霞等张潮说完,才接着道:“第三,就是参赛选手的地域……越来越集中在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到了第六届的时候,进入复赛的选手地域分布完全不能体现「全国新理念作文大赛」中的‘全国’两个字。
也就是说,「新理念作文大赛」实际上越来越被视为一个区域性比赛。全国学生的参赛热情只会越来越低,最终变成……变成……”
张潮“噗嗤”一声笑出来,替许敏霞道:“变成‘江浙沪大赛’!”
李启刚莫名地老脸一热,其实比赛结果的区域性集中他也有所察觉,但又没有什么办法解决,只能任由其发生,不过他仍然争辩了一句道:“其实……安徽、广东、东北的获奖者也有不少。哦,还有福建。”
张潮乐了,打趣道:“那就不是‘江浙沪大赛’,而是‘胡焕庸线大赛’。”
李启刚闻言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瘪了下去。
张潮对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