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
好在不久前,图-4特对这个地区进行了大面积的拍照,并且在拍照的同时,用气压高度计定高度,结合无线电高度表扫描地形高度,得到了一套非常粗糙的地形图来,还配上了一些概略的地标。
在为这次战斗想办法、凑装备、做准备的,不止高振东一个人,很多其他同志也在献计献策,想着各种办法,这就是其中的一个。
这和高振东上辈子知道的只有局部地图,没有全套地图相比,已经是很大的进步。
现在的同志们,就是在这套地图的指引下,向着敌人的后方穿插,承担类似任务的,不止他们一支部队。
虽然这套地图有些糙,但是对于这个营来说,已经算是挺好用,至少没走太多的冤枉路,搭配图上作业和地标,也勉强算是能较为及时和准确的确定自己的位置。
但是这作为穿插过程还能用,如果准确到进入阵地,就差点儿意思,会耽误不少功夫。
听见通信员的话,营长欣喜不已:“你试过没有?效果怎么样?”
“定位信标我试过了,山脊上问题不大,山谷里要点运气。包括它的简易通信功能也是如此,授时要更好一些。”
营长大喜过望:“那就够了,以电子计时器一天一秒的精度,这完全够用。”
战役级别的时间,也许要求没那么精确,可是具体到一个山头的一场战斗,那就是越精确越好,最好是一秒不差。
要不然打这个地堡早开枪5秒,可能就给打另外一个地堡的同志带来生命危险。
而穿插潜伏,潜伏上一天是常事,对于机械表来说,快慢里外里差上几十秒都不稀奇。
现在有了这么精确的计时器,加上还能每天想办法对时,营长对于各战斗单位对于作战时机的把握,又更增添了几分信心。
至于定位,他马上对通信员道:“就在这里,试试定位。”
通信员拿出定位机,启动了定位按钮。
远方的两个山顶上,我们的同志冒着严寒坚守在这两个地方,两个地方相隔很远,但是都一样,柴油发电机哒哒哒的声音很是刺耳,就这东西最难搞上来,别的拆开都好说,就它那汽缸一整坨,拆不开,很是费了一番功夫和时间。
东面的山头上,一个里面是钢骨和木板,外面用雪砖垒起来的雪屋里,六名同志正在这里三班倒值班。
雪屋外,除了被木板棚遮起来的柴油机之外,最显眼的就是分散开的几根二十来米高的天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