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也是在不停的充实自己的那种。
能知道花旗佬的新发明,这就很能说明问题,虽然振兴电产等渠道在不停的往国内倒腾国外技术资料,但是倒腾进来还要你自己学才行啊。
他的建议不是没有道理,炸弹轻了?那我把控制舵面压一压,调一调,主动适配,也不是不行。
别人都看向了高振东,不是迷信,而是换连接件会带来什么后果,暂时只有他最清楚。
高振东听见这话,就是一喜,这位同志的说法有一定的道理,有实现的可能,就好像一架挂载1吨的滑翔机挂1000kg还是500kg,其实都能挂。
“那你们的飞控工作,可就繁重了啊,哈哈。”高振东笑道。
见高振东没有反对同事的建议,负责飞控的同志很是激动:“您放心,高总,我们不怕苦不怕累,一定能把这个套件的通用化飞控做好。”
高振东点点头:“那就没问题,你们向着这个方向走。不过优先1吨以上的,毕竟这里面可能涉及到风洞等工作。对了,你把那个新发明说给我们听听。”
问这个,主要是为了确认这种新发明的适用性。
听见高振东的话,负责结构的同志在黑板上画出了这个发明。
其实这是世界上第一种扎带,Maurus C. Logan于1959年发明,62年获得专利,但既然是第一种,就免不了有缺陷。
想要实现这位同志的想法,也不是不行,就是还差点儿意思。
高振东看完之后,说出了一句让这些同志们大惊失色的话:“啊,原来是这个结构啊,我明白了。这个东西还差点儿意思,我给你们改改,保证比这个好用,咱们用自己的,不占花旗佬的便宜,哈哈哈。”
不是,你速度有这么快?刚看完就能改进?而且这是机械的东西,和你擅长的领域没什么关系。
人和人的差距,有这么大么?
高振东接下来用事实向他们表明,的确有,而且我是挂逼。
高振东站起来,在黑板上画出了后来常用的不锈钢绑扎带抱箍的示意图,这东西他都不用去搜索,因为用过,结构也简单,他随手就能把原理图画出来,对于搞结构的同志来说,有个原理就足够了。
看着高振东画出来的图,搞结构的同志彻底喃喃自语。
“这个的确比那个要好,更适用于不锈钢这种高硬度的材料。”
Logan的发明,扎带本身是要折两次以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