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军的同志咳了两声,带着点儿不好意思:“咳咳,那啥,我们正在和老毛子洽谈米格-21引进仿制的事情,那飞机比这个飞得快,飞得高。”
与会同志恍然大悟,嗨,早说嘛,如果有更好的截击机,那的确是不用战-6承担截击任务。
而且高总工这个用高速型战-6做截击机备份型号的想法,也非常好,有效的降低了截击机的总体风险。
原本米格-21的引进仿制,就是61年3月开始的,这个事情虽然是秘密,但是在这个会上的人,都是够格知道这个事情的,继续捂着没意义,而且会影响对意向的判断。
这个飞机2.05马赫的速度,18700米的实用升限,都更合适做截击,虽然600千米的作战半径要小一些,但是6爷的680千米也没什么本质区别,再说了,又不是不能改。空军对于飞机的改进这个事情,是越来越有兴趣,也越来越有信心了。
最后还是防工委这边考虑得更实际一些:“但是这么大改动的话,生产厂的配套也是个问题,现在都已经为战-6建立好了整个体系了,不是说改就能改的。”
高振东笑得贼开心:“对啊,这也是我选攻-5做多用途战斗机的原因,它和战-6一个妈生的,不说是孪生兄弟,那肯定也是亲兄弟,为战-6准备的生产配套体系,对它来说不需要太大代价,改改就能用啊。”
而且这样一来,战-6体系相关的人,对于这个事情可能施加的阻力就会减小,因为他们该干啥还是干啥,没受影响。
防工委和空军一时语塞,嘿,这小子在这儿等着呢,从头到尾的考虑非常周全,哪儿哪儿都扣得死死的,严丝合缝。
但回过头来,一架800公里以上作战半径、1.35马赫极速、实用升限17600米、载弹量2吨,具备低空高速突防能力,有一个大脑袋能装更多电子设备,而且还相对便宜的多用途战斗机战斗机,不要?
不要是傻子!
哪怕手上的数据是估出来的,还没实现,但这个评估过程是科学的,评估的底子甚至都是已经研究出来了的,这个数据不是胡编乱造,那就值得深入研究。
空军那边领头的沉吟半晌,点头道:“嗯,我个人意见,这东西值得搞一搞,但是现在的战-6也不用低速生产,而是正常生产,就生产这种有了最新发动机的高空高速型,或者叫截击型,这样一来,在新体系形成之前,也有比较好用的截击战斗机,也不会浪费嘛。这种战-6截击型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