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照门挺特殊的,近距离用大照门套上就能打。”
他不知道那东西实际上就是保护性的护翼,反正他觉得那玩意在近距离作战的时候,就跟个大照门差不多。
看着这个结果,老同志点着头:“嗯,有点意思,有价值。至少作为一种近距离作战理念,可以在一些特殊的部队里练着试一试。”
高振东心里也挺开心,近距离作战不是战斗中的常态,但是却是最看运气的作战样式之一,距离的拉近,抹平了技战术上的差距,有时候就全看谁的运气好。
也别说全军推广,如果能有一些会经常处于这种战斗环境下的部队能有针对性训练,想来也是有不少作用的。
他想尽办法,搞一次性火箭筒和枪挂榴弹,就是为了削弱脏三经营多年的地利优势,如果参战战士能有一些这方面的训练,那就能进一步降低意外发生的几率。
他想了想,补充了一句:“首长,我觉得除了部队,负责地方治安的同志和经常与敌人近距离接触的同志才是最需要这个的。另外,这种打法是需要子弹来喂的,我在战场上敢用这种方法,也是因为我们的后勤和弹药供应比以前好很多,自动武器也比较多的缘故。”
任何战法都是要和条件挂钩的,按照最困难的时候一场战斗只有几发子弹加上手拉栓的条件,自然也就没法这么打。
这时候枪支比较泛滥,而且败军虽然没有了,但是敌特、盗匪、坏分子还是比较多的,手上往往都有枪支,一线搞治安的同志是经常需要直面敌人的枪口的,而他们的巷战、搜点、入室之类的近距离作战是最多的。
而经常和敌人近距离接触的,边防战士绝对是榜上有名。
老同志听了高振东的话,点了点头:“嗯,你说得有道理,不过子弹这个事情就不用担心了,有你们这些技术工作者努力,现在我们不担心这个。”
嗯,我知道,我还知道不但子弹多,手榴弹也多,“弹如雨下”是客观描述而不是夸张修辞。
老同志看了看高振东,饶有兴致的道:“有没有兴趣去部队里带带兵啊?替我们练一点兵出来看看。”
所有人都被这老同志想一出是一出的想法给搞惊呆了,包括高振东自己。
“首长,我只是想法多一点,真要论作战技术和带兵,还得是部队里的同志,他们比我强多了。而且现在我的工作也比较紧张……”
高振东可万万不敢接这个嘴,都别说手上一大把工作了,就算抛开所有工作去搞这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