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更高兴,没想到居然还是长期项目,这下子他算是知道为啥外事外商的看这位年轻同志都那么顺眼了,这就是一本行走的功劳簿啊。
他连忙一锤定音:“没问题,这个事情,振东同志,我们定个君子协定,这套书,交给我们了!”
作为比高振东高一级的干部,他无需回去汇报,就能把这个事情给敲定下来,甚至他还怕动作慢了,教育系统乃至科技口的的同志们闻着味儿就来了,那可就起个大早赶个晚集了。
这两家在科普的相关工作上,可比他们要根正苗红。
别看没有什么签字盖章通知决议这些流程,君子协定这东西,有时候比白纸黑字还管用。
两人都带着满腔“这波赚了”的热情,把这个事情定了下来。
高振东回到家里,两口子刚吃完饭,碗还没刷呢,就听见中院那边闹起来了。
两人对视一眼,就往中院走去。
来到中院,是贾家,原来是秦怀茹快生了。
高振东掐了掐时间,果然正好差不多,贾东旭是十二月死的,那时候秦怀茹怀上有一段时间了,现在快到八月了,算下来正好差不多。
虽然忙,但是却不算乱,毕竟秦怀茹自己都已经生过两个孩子了,经验足得很。
易中海、一大妈、傻柱都在,就连聋老太,也过来看情况来了。
其他男人来得不多,好多都上班了,不过各家里女人来了不少。
易中海正在问贾张氏:“棒梗奶奶,有没有联系大车?”
虽说秦怀茹是他们家干闺女,不过人太多,他就不方便叫亲家了,这里说的大车,不是什么汽车之类,而是板车,两个轱辘一块木板,还带两个把的那种。
可别小瞧这玩意,这年头,这东西并不比自行车多见。
关键就在那两个轱辘上,橡胶轮胎、钢丝辐条,沾上了可都是工业品,关键的是那个轴承,就更难了,所以大车也不多,再加上对于普通人来说没什么用,所以甚至比自行车还少见。
贾张氏摇摇头:“没有啊,这四邻大部分都是厂里、学校里的,也找不到这东西啊,本来在找来着,可是没想到今天就有动静了。”
预产期提前很多天有状况,这也是正常的,只是一般人料不到。
易中海看了看四周,手一挥:“拆门板!”
这也是日常操作,要送病人又没有大车,那就拆块门板抬着走。
这门板也是有讲究的,得是一整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