件开发从可行性研究报告到项目开发总结报告全过程的,一共14个文档编制说明的标准,对于软件的整个生命周期都进行了定义。
其章节组织,是根据软件生命周期的整个流程,从前往后写的,对于开发人员来说,非常容易看懂和掌握。
这一点,是88和2006最大的不同,2006里面扩展了一些东西,拆分和重新组织了一些东西,一共是25个软件开发的文档。
详细是详细了,可是要说到文件的组织顺序,说一句杂乱无章并不为过。
总的说来,88版用于瀑布开发模型非常合适,而2006版就颇有些一言难尽了,好像是更偏向敏捷开发,可是却又不是那么太敏捷的样子,总之突出一个拧巴。
在高振东看来,如果要开发项目型的软件,那用88版做总纲合适一点,如果要搞持续快速迭代的软件,那从2006里面拆东西出来用合适。
其实把2006融进88的各个阶段文档里面,是一个不错的搞法,不过以当前的环境条件,这个步子略大,容易让开发人员陷入为了文档而文档的窘境。
对于这时候的开发人员来说,拿着88搞傻瓜式操作,跟着标准一路把文档落实下来,是大概能把一个项目管好的。
而2006版的话,就要花费一些心思了,2006的更先进,某些东西更详细,但是系统性却是不如88版的,一个没有比较成形的项目管理思维的人,看着2006那一大堆东西,直接懵掉的概率不低。
这也就是高振东没有选择2006版的原因,本来开发流程对于这个时候的软件开发人员们来说,就已经够乱了,再来一个乱糟糟的2006,那无异于让开发人员本不清晰的思路,更加雪上加霜。
还是那句话,技术不是越先进越好,而是合适才好。
就好像前世高振东看网文的时候,某扑街作者吐槽,自己写书用的就是个古董级别的X220小黑本,小黄鱼165块钱包邮,反正能打字查资料就没问题,反倒是那块键盘比基本上所有新笔记本都好用,这上哪儿说理去。
果然,这份标准对于池总工、冯总工这两位既有技术功底,又有管理经验的大佬来说,直接就打开了他们软件开发的新大门。
“可行性研究、开发计划、需求说明书、数据要求、概要设计、详细设计、数据设计。高总啊,你这是把软件编制的整个过程,掰开了揉碎了,用文档给定下来了啊,有了这个,哪怕后期中途换人也不怕耽误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