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因为红旗河工程的呼声越来越高,敦煌西湖湿地渐渐受到了更多的关注。
到四五月的时候,敦煌西湖湿地水面就已泛起了涟漪,青青绿草冒出了头。
这一时期,冰雪尚未大规模融化,但疏勒河和党河水仍能流淌到西湖湿地。
除此之外,祁连山沿着地壳缝隙的潜水也越来越多,在湿地里随处可见各种泉眼。
等到七八月时,已经不能称之为湿地,或许该称之为‘湖’,水草丰美的景象仿佛再现汉唐盛况!
敦煌西湖湿地成为了媒体的宠儿。
它是怎么形成的呢?不对,应该是怎么重返青春?
许多人开始深究。
嘉禾投资300亿治理敦煌西湖湿地的项目再一次被提及。
然而,嘉禾对湿地内的干预并不多,反而是在湿地外做了诸多动作,修筑古河道、节水休耕、水源涵养林……在雨季时,疏勒河、黑河和石羊河流域降水量出现了明显增加,河水奔涌。
有关部门也放出了数张卫星图。
图上记录了敦煌西湖的面积变化,湿地面积不断地扩大,又扩大。
曾经,地壳运动挤压形成的山峰切断了疏勒河流向罗布泊的古道。
如今,疏勒河古道被嘉禾打通,疏勒河河水再度向前,流进了库木塔格沙漠边缘,勾勒出了一条长长的绿道,绿道的末端,遥遥指向罗布泊。
看到这几张图时,社会上对红旗河的呼声更高了。
“近在咫尺啊!”
“只要有红旗河的调水补充,库木塔格沙漠、罗布泊、塔克拉玛干沙漠都有望变成绿洲!”
“感觉没有红旗河,大西北都绿了好多!”
“嘉禾竟恐怖如斯~”
没人喜欢头上长草,但对于脚下的这片土地,人们却希望它越来越绿,近些年,听到见到的例子却越来越多。
酒泉绿了、河西走廊绿了、黄土高原绿了、大西北绿了……哪哪又绿了。
人们乐于见到生态环境的改善,这个国家的人也喜欢种田。
三四十年前,每一家房前屋后都开垦了小块小块的自留地。
即使搬进了高楼大厦,但在小区周边一有空地,不出一段时间,就会长满了菜。
就算买个带花园的别墅,花园也能改成菜地。
这个国家对于土地的渴望是刻在骨子里的,眼睁睁看着大西北荒芜寂寥的大片土地,心里别提多难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