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电话毕强也接了不少,事情早已摸得一清二楚。
“杨教授,你们不一直想推广太秋吗?人越多,力量越大,总能找到一些办法的,桂省平乐不是有人用野柿子作砧木嫁接移栽成功了吗?”
“哎,要那么简单就好了。”杨教授叹了叹气,“算了,现在也确实没苗了,人家上门来求,也不好不给,只是这样怕到时候五亩换大奔的压力很大啊!”
毕强笑了笑,说道:“风险都已经说清楚了,非要去尝试失败了那也没办法。”
“行吧,行吧。”
其实杨勇也希望国内能多点能人把太秋推广出去。
柿子原产东亚,在这个世界上一共有一千多个柿子品种,而在杨凌的国家柿种质资源圃里就有七百多个柿子品种。
许多外界闻所未闻的柿子品种都能在这里找到。
杨勇也是尝柿无数。
即使这样,他也认同五亩换大奔把太秋列为极品品种,这是一个披着柿子皮的极品,完全颠覆了柿子本来的味道。
“如果你不喜欢吃柿子,那是你没尝过太秋。”这句话是桂省平乐的太秋种植户廖桂泉说的。
然而太秋的问题也很明显,移栽成活率低得让人望而兴叹。
砧穗不亲和,种了以后会死掉,成活的也长不好。
这个问题不解决,太秋的大规模推广就永远都只能是一句空谈。
桂省,平乐。
一座山上,廖桂泉正察看着太秋树苗的长势。
他是2003年从杨勇教授手中引进的太秋,但很快他就发现太秋这个品种动不动就弃他而去。
嫁接以后第一年长得挺好,第二年挂了几个果,第三年就衰弱或者死亡。
他知道是砧木的问题。
妾有情,郎无意,那就另攀高枝,廖桂泉把目光瞄准了满山的野柿子资源。他专门拿了一块地用于种植野柿子,一番折腾后,总共找到了七个野柿子品种。
他从中筛选出了一种和太秋亲活性最高的。
截至目前,他感觉这个砧木还行,虽然说接口不是很光滑,有点裂痕,但接合力比大多数砧木强多了。
他还知道另一种方法,闽省种植技术推广总站通过高接也能解决亲和性问题。
基砧为‘君迁子’,中间砧为某种涩柿或甜柿,再嫁接‘太秋’,但即使这样,也有诸多问题。
两种方法都不能让太秋实现大规模推广。
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