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收回讯珠,往铜雀台宫的前殿侧翼看了看。
那里都是曹魏重臣,三公九卿的办公场所。
荀彧正在忙碌,见曹操从外边进来,愣一下,起身要执礼:“陛下怎么来了?”
“朕随便走走,信步来到你这。你忙你的。”
俩人认识多年,荀彧倒也不客气,给曹操执礼后,接着处理各类公务。
曹操在人屋里走走看看,拿起案头的一卷简书翻阅,随口道:
“文若,朕想改革官吏体系,从三公九卿,改设三省六部制。你有什么意见?”
“没意见,支持。”
荀彧回应的太流畅,让曹操有些意外。
荀彧在一卷奏本上写好批注和调整意见,而后把奏本递给曹操:
“正好,这是需要陛下亲阅加印的,您看看。”
曹操被荀彧随手抓壮丁,接过来扫了眼,取出随身印玺,盖章签署发布。
皇帝的印章,有多枚,除了传国大印,还有自己的私印,很小巧,一两寸的见方。
使用最多的,也是私印。
两人的话题,又转回刚才调整吏制的事情上。
曹操:“你不给朕些意见?”
荀彧搁下笔锋,想了想:“这些年,臣总结出一条经验,就是不要对您做的决定,轻易提意见。”
“早年我刚追随陛下的时候,勤于给您提意见。
但后来发生的事实,多次证明我是错的,而您是对的。”
“那之后,臣就慢慢学得谨慎了。”
“再后来,我大魏一统,您提出要改革一些旧制,臣反复思索,还是觉得自己应该提建议,您或许错了。不能刚建国,就急着调整制度。
但后来还是证明您对,比如针对士族的三长制和均田制配合,压下了士族在地方大量侵占土地的事情。而我的建议太保守了。”
荀彧:
“所以您如今的决定,我很少反对,不是因为年纪渐长,学会了权衡,或者您位高权重,我变得胆小了。
而是十五年来,臣的经验告诉自己,不要轻易反对您的决定。”
曹操乐了,凑荀彧身边,瞄一眼他桌子上堆砌的奏本:
“朕如今的位置,拍马屁的人多,说真话的人少。
只你们几个,包括文和,他看着胆小,但骨子里也是个敢反对朕的,朕要是做的有问题,他是敢于提出来的。
还有奉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