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能在几个月间递增人口二十余万,是连续降低税赋,鼓励生育的结果。
大魏当下的年增总人口,在六十万上下。
若粮食大量增收,对人口必会形成直接的推动作用。
曹操从城郊往城内折返。
临近城门处,看见一支队伍出城,往北去了。
那是一支天竺人的队伍。
大净天会在大魏待一段时间,目前正由蒋干陪同,在邺城周边走动。
曹操在城门处,调转方向,去了城郊制备营。
数年的发展,大魏的纺织业,慢慢兴盛起来。
桑蚕产区,陆续建立了二十余座国营的纺织作坊。
其余由商贾,士族,各自组建的作坊更多。
前不久,曹操下令开始推动其他产业的扩张发展。
制备营按他要求,正在尝试炼制玻璃。
华夏的玻璃制作技术,是从原始瓷釉技术演变而来。
战国时期就有了雏形,后来逐步成熟,形成铸、缠、嵌、磨等工艺。
《禹贡》一书,就记载了炼制青铜时,得到的副产品——缪琳。古人发现了这种似玉非玉的物质,之后不断研究,形成了古代的玻璃制品。
到汉代已出现近似玻璃耳坠、玻璃带钩、玻璃璇玑等器物。
炼制玻璃,简单说就是原料选择、熔化、成型、退火,而后进行整备处理。
材料包括硅砂、纯碱、石灰石等等,取材并不困难。
但需要很精致细腻的工艺。
以当下的制备水平,单是整平一项,就很难做到。
不过曹操对炼制出合用的普适性玻璃,并未报多大希望。而是在此过程中,炼制出一种近似玻璃体的陶制品,用于推动陶业发展。
其光泽圆润程度,一经出现,便饱受欢迎。
尤其是外销,能卖出近乎宝石的天价,上哪说理去?
同时期外国最先进的玻璃制备,也不及曹操借助后世认知,提出方向,让大魏匠作炼制的玻璃器,更通透,光滑。
所以能迅速引起东西商路上的抢购。
大净天从天竺拿来许多宝贵的国器,献给曹操。
曹老板给人回敬的就是玻璃,大净天还觉得受宠若惊,弥足珍贵,因为从未见过类似的东西。
看过玻璃,曹操又去军工制备那边看了看。
大魏号诞生后,一点点拆分其上的仙台纹,多年的研究,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