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觉得魏观私心重,总是想着浙东文官、江南读书人。现在我再看看,我还是小看他了。”
听到马寻这么说,朱标反而不担心了,因为魏观等人的小心思大家也都是心知肚明。
马寻就解释说道,“刚刚去国子学的时候,他抱怨了几句。说来说去就是想要为文官宗族子弟讨要入国子学的名额,我就不高兴了。”
朱标忍不住皱眉,“朝廷已经给与优待,文官子弟入国子学已经有宽宥了。”
就是说啊,现在一些文官子弟入国子学,已经是放宽了标准。
这就是马寻感觉到恼火的原因,魏观等人还是有些得陇望蜀,他们还是有些贪心不足。在得到了足够的好处之后,他们还想要更多特权。
马寻就说道,“我也直白的说了,说他是想要看到整个国子学全都是他们江南文官的子弟。族中子弟入学,他们的师承、弟子,也全都塞进去。”
朱标就笑着开口,“这么说来也没错,看来魏观就是这个心思。”
“亲族子弟来了,学派弟子也来了,到时候就抱成一团。”马寻分析说道,“到时候再来个座师,认个师长,这些人以后在朝堂就厉害了。”
这就是朱元璋、朱标不喜欢浙东文官集团的原因之一,这些人就想着抱团了。
朱标笑着说道,“不止如此,这些人大多都是一脉相承,学识等也是相似。真的让这些人成了气候,朝堂之上就全都是程朱。”
马寻稍微愣了一下,不过他也没有太意外,他早就知道朱标对于朝堂的一些局势看的非常清楚,这是一个有远见的储君。
只是再仔细想想,那些浙东文官的心思昭然若揭,很多人也都看在眼里。
不要说朱标了,李善长等人也都是心里有数,这也是现在在中书省斗争厉害的原因之一。
淮西勋贵和浙东文官的争斗,不只是党争、政见不合。
朱元璋有意扶植胡惟庸等人,就是不希望看到那些浙东文官有机会坐大。
毕竟从开国之前的一些局势都非常明朗,武将方面肯定是淮西的那批人,文官这边也就是李善长能压住浙东的人。
可是即使如此,浙东文官集团的基本盘太大,这也不是很好动摇的。
马寻看向朱标,笑着问道,“宋师等人可没少夸赞殿下习经传、博古通今。”
朱标也不谦虚,说道,“我六岁的时候,爹娘就让宋师等大儒为我开蒙、教授经学。我也学了不少,比起弟弟们,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