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的地主、士人怎么征百姓的税,朝廷才不管呢。
而且在元朝的时候,这些读书人也是免税的,待遇可以说给的相当高了。而明朝延续了一些优待的政策,但是相对来说不如元朝。
这就让不少读书人心里不高兴了,换了一个朝代,新的统治者就应该给这些士子更好的待遇,要不然不是白改朝换代了么!
马寻也继续说道,“如今大明初建、地多人少,土地兼并之事还不算厉害。只是我觉得用不了多久,兼并之风就要开始。”
刘琏这时候也不知道该怎么说才好,他读了不少书,有些道理心里也清楚。
看起来他这位小舅子不只是不赞成给皇帝找个厉害的祖宗,不只是打算和浙东人保持距离。
更重要的是想要压制一些读书人的地位,不赞成给读书人太大的权力。
刘伯温就觉得这是没必要开口了,主要原因自然是马寻看起来也算是铁了心,基本上是很难劝动。
即使自负有大才、即使是马寻的老丈人,刘伯温也没打算在这些事情上和马寻分辨出来一个对错。
刘伯温、刘琏这些人有他们的政治主张,马寻则有他对时局、政策的一些看法。
说到底还是有些立场上的区别,刘伯温、刘琏,他们代表的不只是浙东文官,这也是代表着地主阶级的利益。
而皇帝可以说是地主利益的最大代言人,可是皇帝显然也不会只考虑地主阶级的利益。
到了马寻身上的话,他看似是在维护皇帝的利益,也是在维护勋贵外戚的利益,自然就不介意打压一下文官、地主的一些利益了。
所以现在有些谈不拢,那也没什么可说的,所在的位置不一样、考虑的事情有些区别就正常了。
刘伯温语重心长的说道,“你这么想也没错,只是以后稍微温和些最好。你昨日训了礼部尚书,在文华殿又呵斥宋师,这也不太好。”
刘琏和刘璟都错愕的看向马寻,这是他们所不敢想象的事情,这也是有些不符合他们对马寻的认知。
在很多人眼里,马寻虽然身份尊贵,但是一直都是性子比较软,平时都是和颜悦色的,哪怕是对一些不太喜欢的人都不会甩脸色。
可是天下闻名的大儒宋濂、礼部尚书陶凯,这都被马寻训斥了,这可不算是小事情了。
“丈人这么说就过了,最多是争辩几句。”马寻坚决否认,有些看似很威风的传闻对他没好处,“礼部尚书那边是他误了本职工作,宋师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