恼,根利遮轻,他能够一心行道,他修学佛法不必任何方便,正直舍方便,但修无上道,他不会对你乞求这种的希望,都不用,他直接趣入无上菩提,当然这种上根利器的人,你要教授他就很容易了;但是中下根人,他有善根可也有烦恼,只是两个都存在的,他就会有一些希望出现,对你一些设备的乞求、各式各样的希望,中下根人如果我们今天不开方便门,他就没办法悟入真实相了,他这个修行有障碍。
如果我们今天读《法华经》,我们就看出佛陀的教化众生是这样子的,其实佛陀出世以后,以佛陀的心情,佛陀要使令一切众生成佛道,但是你看佛陀他所作所为,他是开方便门,他施设了五乘的教法。有些人,你说「成佛」,他根本就不想成佛,他来生只想做大国王(呵──),你怎么办?
只好教五戒十善。有些人他成佛之前,一定要先到偏空的涅槃住一段时间,让自己静一静再回小向大。我们今天假设这样子,如果佛陀一出来的时候,完全不施设五乘的教法,只讲一佛乘的佛道,我看现在佛弟子会少掉很多(呵),是不是这个意思?因为你说成佛,他来生根本就不想成佛,他一定要先做几生的国王,他才心甘情愿的成佛,你怎么办呢?你只好开方便门的示真实相,也好,受了三归五戒保住人天。
就是说我们今天教化众生,是他要学佛不是我们要学佛,所以我们不要用自己的标准来要求对方,这个成佛之道是他要走,他有这个希望,那你就是要施设方便,否则他入道无门。
你去读读《阿弥陀经》,净土法门也有这个意思,你看佛陀在讲极乐世界,佛陀很善巧(呵),你看,他在后面才劝我们往生,「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但是他是后面才讲圣道的因缘,他一开始是讲什么?「极乐世界有七宝池、八功德水、宫殿楼阁。」
莲池大师在《阿弥陀经疏钞》上说:极乐世界是为圣道而安排,把极乐世界创造这么漂亮干什么?莲池大师自己提出这个问题,又自己回答说:因为往生极乐世界的众生不完全是圣人,有很多很多都是凡夫,凡夫的心情内心有所住,喜欢向外攀缘,所以阿弥陀佛随顺众生的因缘,把极乐世界盖得宫殿楼阁漂亮一点,这有摄受众生的因缘,就是在那种宫殿楼阁「无有众苦,但受诸乐」这样身心世界情况之下,然后再用鸟类为你说法、用宝树为你说法,乃至阿弥陀佛的说法,是这个意思。
所以这个地方恒顺众生就是,我们在教化众生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众生的根机,要注意他内心深处的希望,先满足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