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菩萨成就智慧波罗蜜的相貌呢?这以下回答,回答分两科,先看第一科,第一科当中又分两小科:先讲智慧内心的相貌,再说明它外在的相貌。先看内心的相貌:
答曰:谓诸菩萨成俱生慧,能入一切明处境界。
一个菩萨他的智慧是一种俱生慧,俱生慧就是说他这个智慧不是一生成就的,是多生多劫的听闻正法、如理思惟所产生的一种拣择的智慧,就是他这个智慧是生生世世累积而成的。这种智慧有什么好处呢?「能入一切明处境界」,对于五明的处所,他能够正确的悟入,他内心当中对五明不会错乱颠倒。再看第二科他所表现的外在相貌:
性不顽钝:性不征昧、性不愚痴,遍于彼彼离放逸处,有力思择。
有智慧的菩萨,他的内心不顽钝,特别的明了。什么叫不顽钝呢?第一个「性不愚痴」,这个地方性不愚痴是通达诸法的胜义谛,就是他在整个生命当中,他能够通达我空法空的真理,不会被众生生命当中的我相法相所障碍,在生命当中不管断恶修善,他不会被这个自我意识所障碍。
第二个「性不征昧」,这个是通达诸法的世俗谛,是破所知障。他这个智慧有什么好处呢?这以下说明一个有智慧的菩萨他的一个相貌,说是「遍于彼彼离放逸处,有力思择」。
放逸处就是一种富贵的境界,在古德的解释就是富贵的境界。为什么说放逸处呢?我们解释一下。就是菩萨他在生命当中,生生世世的忏悔业障、积集资粮,他一生一生当中的福报愈来愈大,他当然善业强,他就会生长在一个富贵的人家,或者是做大富长者、或者是做大国王,这种富贵境界最容易引生众生放逸的,因为这个菩萨内心当中对富贵的相貌能够通达无碍,他知道富贵是无常败坏之法,所以他对于富贵的这种「放逸处,有力思择」,他能够生起出离之想,他利用这种富贵的因缘继续的积功累德,不会在这个富贵的处所产生障碍、产生堕落。
如是等类,当知名为菩萨慧波罗蜜多种性相。
─《菩提道次第略论》─
这就是一个菩萨的一种拣择智慧。我们可以说佛法跟外道都是在积集善业,但是佛法跟外道最大的差异,一言以蔽之,就是智慧的差别。就是说天主教、一贯道他们也能够做一些慈善的事业,佛弟子当然也做慈善事业;但是一般的外道没有佛法因缘观的正见,他没有这种正见,内心当中就缺乏一种如实的观照力,所以他的善业起现行的时候,他就开始错乱颠倒了,就开始放逸不再造善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