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戒。
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起贪欲盖,忍受不舍,是名有犯,有所违越,是染违犯。
当这个菩萨他已经如法的求请教授,他也知道禅定要以什么为所缘境,而且慢慢的强迫自己「不能念要他念,不能专要他专」,强迫这念妄想的心专一的相续在所缘境上。但是问题来了,就是你一专注的时候你内心的烦恼就反弹,所以有时候我们打佛七愈打佛七烦恼愈重,就是这个地方会把烦恼先逼出来。生起什么烦恼呢?生起贪欲的烦恼,就是你修习禅定之前,曾经在色声香味触法五欲的境界,这些可爱的境界有一些可爱的经验,在修禅定的时候贪欲的境界现前,而且你忍受不舍,不断的攀缘回忆,不想去对治远离,这样子就犯到菩萨戒。
壬二、无违犯
无违犯者:若为断彼生起乐欲,发勤精进,烦恼猛利蔽抑心故,时时现行。
就是说你已经知道贪欲的过失,而且你经常用无常观跟不净观来对治,但是烦恼炽盛,过去一生熏习得太重,时时的现行,但是你已经具足惭愧也在努力对治,就暂时无违犯。佛陀是给你一些进步的空间。
辛二、例余四盖
如贪欲盖,如是瞋恚、惛沈睡眠、掉举恶作及与疑盖,当知亦尔。
跟前面贪欲的情况一样,瞋心(前面的贪心是针对可爱的境界,这个是不如意的境界),就是你可能跟某一个人结恶因缘,所以禅定的时候就想起这件事来,「这个人真是对不起我,我对他这么好,他对我如此的无情」,这个是瞋恚。或者是惛沈睡眠。或者是掉举,对所缘境不寂静;恶作,恶作是追悔的意思,追悔就是后悔,后悔是不定心所。
本来我们平常应该多加忏悔,对于过失应该后悔,但是这个意思是说,你曾经做了错事,而你已经如法忏悔了,你就不要再去想了,你不应该修禅定的时候,你这件事情已经如法忏悔了,你又在那个地方不断的追悔,悔箭穿心,障碍你的禅定,这个地方是说修禅定的时候不要再去追悔它。第四个怀疑,对于所修的法门怀疑,这个都是障碍禅定,也都是结菩萨罪。
这个地方在正修的时候对治五盖,我们净土宗最容易犯到的就是这条戒,所有修净土宗的人都应该读读「不除五盖戒」。
我们净土宗的人有一个问题,就是欢喜念佛,不喜欢对治烦恼,真的是这样,这个是憨山大师说的,说:一般人说念佛法门是带业往生,但是带业往生是带烦恼的种子,不是带烦恼的现行。有些人他佛号念得很好,你去看他,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