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的差别,这种苦乐的差别就是从爱自跟爱他,从这个地方作出差别,所以我们应该自他交换求加持。
也就是说,无量劫来我们放纵自己的私心,我们只追求自己的快乐,到了现在这种境界,我们什么也没得到,在无量的生命当中,到现在除了内心当中累积了很多的烦恼跟罪业,还有负荷这个老病死的躯壳以外,我们什么也没得到,我们的结果就是这样,当然这是我们自己的选择。我经常讲「生命就是一个抉择」,是我们自己要这样子;但是我们反观佛陀,今天对众生释放善意,结果祂成就万德庄严:世界上的因缘就是这么回事。所以今天我们不改变我们的心态,我们想要成佛是不可能,因为我们心态的思考本身就有错误,就是这个地方「生佛差别从此出,自他交换求加持」,就是破除我们自重他轻的障碍。再看
第三、正修
以我善乐诸因果,他苦因果尽无余;
如风去来行取舍,由此发心求加持。
这一段正式修自他交换。前面两段的前方便破除两种障碍以后,我们开始以这个善因跟这个乐果,善乐的因果,善指的是因,善有招感性,乐是个果报,他有受用。我们把这个善因跟乐的果报作一个交换,就是交换给众生,使令众生的苦因苦果因为我们善因乐果的加持,而能够消灭、而能够穷尽。以下讲一个譬喻,如风去来行取舍,就是像风,风有时是单方向的、有时候吹过来吹过去;表示说我们今天跟众生也是一样,有一个互动。
什么互动呢?我们舍掉自己的安乐让众生来受用,我自己的安乐我不受用送给众生,取众生的苦恼让自己来承当,那这就是「自他交换」。交换什么呢?就是把自己的快乐送给众生,众生的苦恼让我们来承当。这个地方在修的时候,如果我们对诸法实相的观察还没有产生胜解,会产生一个疑惑跟障碍:就是说我取众生的罪业让我承当,每一个众生的罪业真的跑到我身上来?有些人就会起这样的一个疑惑。
我们要有一个观念,就是万法唯识,其实这个罪业它不是跑来跑去的,它是你的心所变现的。这个罪业如果跑来跑去,佛陀早就把我们罪业消灭掉。你看佛陀是万德庄严、无所不能,世间上还不只是一尊佛,无量无边的佛,拿我们一个痛苦一点都没办法!你看看这是怎么回事?如果痛苦是可以拿掉的话,佛陀不是很方便吗?我们举一个例子,比如说一个人在做梦,你做梦的时候,你这个颠倒的梦心现出很多恐怖的境界,你那个梦境谁来帮你消失掉呢?除了你自己,既从心起,还从心灭,除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