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说话。
现在楚世昭主要顾虑的点.就在于很多他的支持者,其实主要也是地主官绅这一道的。
比如说帮助楚世昭政变的最大功臣桓盛不说是凉州最大的地主,那也是数一数二的大家族。
所以先前的桓盛想要变法图强,可是变法一直都没变到点子上,因为桓盛的出发点还是基于世家大族的出发点来考虑问题。
楚世昭自然不会苛求他的下属能够公正无私,奉献自我,但是楚世昭又必须要坚决执行他的理念。
主要是,楚世昭这一代不死,大周王朝还能继续延续,可楚世昭的下一代呢?
楚世昭不变法图强,最后吃苦的是他的崽。
而楚世昭很早就开始在布局《一条鞭法》的前置条件,他几次三番肃清朝野上不支持他的势力,培植新的官僚集团,就是为的今天。
否则政策根本执行不下去。
文俞、郭忧在朝堂上的地位水涨船高,就是他们二人的出身比较低微,执行《一条鞭法》的时候,相对坚决。
他们利益不用受损,又能让国家强盛,还能让自己名留青史,对于文俞这类大臣,这简直是理想的践行,何乐不为。
【开皇二年五月,楚世昭执政期间,出现了大量官员仅仅因为作风问题而被罢黜的现状,这间接裁撤了政府机构中的冗官冗员,利于国家运转。】
【开皇二年六月,楚世昭又派文俞前往闽地进行《一条鞭法》的试点。】
【开皇二年七月,文俞一经上任,就开始清丈当地的田亩,为《一条鞭法》打好应有的基础。】
【开皇三年三月,在楚世昭查缺补漏,严格调查梳理全国土地后,将多年以来开荒出来的新田,全部填册,随着田亩实际数目的增加,加之楚世昭极力打击贵族、缙绅地主隐田漏税,这让大周王朝的田赋收入大为增加。】
【而楚世昭自永晋三十一年监国开始,他就一直致力于清丈田亩,此法对于朝廷,能够比较全面准确地掌握全国的额田,为增加财政收入起了积极作用。】
【此举,也正是执行《一条鞭法》里的一项最重要的条件。】
【文俞在闽南,董奉在浙江,郭忧在山东青州,桓盛至范阳,都按照楚世昭的要求,开始进行《一条鞭法》的变法改革。】
【开皇三年七月,楚世昭为了供养军费,保证军事实力的稳固,他减少不必要的支出,停止工部采木,简住宫中,不修缮那些年久失修的宫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