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
再者.永晋帝只需要略施小计,利用信息上的差异,就能让这些凉州士族记恨上那些关陇士族,以此达到均衡的效益。
说到底,永晋帝本身也没把这些士族当成自己人。
“王睿贞既然已经伏诛,礼部尚书这个位置就不能继续空缺下去了,把兵部原本的右侍郎柳安提拔为新的礼部尚书,由桓盛接任柳安空出来的兵部右侍郎的位置,王槐的职务不动。”永晋帝开口道:“曹微你就在这里替朕拟旨。”
永晋帝这样一来,就是把这件事情的性质给定下来了。
王槐不管是出于自己的心意,还是被身后的人指指点点,其做法都是在反抗永晋帝下达的旨意,仅凭这一点,就是永晋帝心中不太欢喜的地方。
这件事情,永晋帝不出手的话,哪怕楚世昭在道义上取胜了,也不能算是真正的胜利。
只有永晋帝开口,说王槐这件事情错了,楚世昭才能是赢了这一步棋。
当然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永晋帝又替楚世昭向桓盛施恩。
这里,其实亦有永晋帝自身的考量,在长安的桓盛太弱了,哪怕他公然支持楚世昭,跟王氏这样在关陇一带的庞然大物硬碰硬还是吃亏的。
桓盛的弟弟是凉州节度使又怎么了?
能打到长安啊?
打不到,那就是虚的。
于是,永晋帝提拔桓盛为兵部右侍郎,那就是以桓盛为一枚明面上的棋子跟王槐这一枚代表着王氏的棋子在正面上厮杀。
可目前的老四力量又太过于薄弱,所以永晋帝要替他借势,有永晋帝的这一手,再凭借桓盛自带的背景,这一枚棋子,在朝堂上的地位就是重量级的,仅凭桓盛的背景,他就是一枚最好不过的棋子。
永晋帝叹了一口气。
他其实一点都不喜欢党争,一点都不喜欢权衡利弊,操纵群臣互相斗争。
但是,人心都是会变的,这些群臣不可能一直保持忠诚,只有不断地给他们带来一些麻烦,挑起斗争,让群臣们闲不下来,这才伤不到皇权,才会想到依靠天子。
又有谁不希望手下的群臣都是一心一意为着社稷拼命的呢?
“对了,还有把今年修缮西苑,铸造道观之事停一停吧,从国库里给那些南方的百姓拨点赈灾的银子。”
人之将死,永晋帝也想给自己留点体面,在百姓的心里留些口碑。
毕竟到了永晋三十年.他就要死了,就算是皇宫里的西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