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服务之研究,主要集中在类型识别、价值评估及服务间权衡协同关系。农田服务分类主要包括正向服务与负向服务,除前述供给、调节、文化、支持服务外,还有社会保障服务与环境污染。因农业为国民经济之基础,注重供给服务之经济功能,其他生态服务测算难度较大,准确性较低。故针对农田之评价,多为宏观层面。服务评估方法,国内多用经济学法,指标参照欧阳志云对森林生态系统之评估,形成国家标准。然此法易产生主观性与重复计算之弊。除经济学法外,能值法亦可用,但雍葭尚未见相关文献,多见经济学法。最后,关于雍葭之间套作,今对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之评价,多集中于水稻田,对旱地茄子土豆之评价文献较少。
雍葭览毕三十篇文献,乃有深思。于研究方法、思路及博导所授之写作要领,尚处研习之中。盖因量变方能质变,雍葭当前所涉猎之量尚微,须臾不懈。其间两篇文献印象尤深,一乃刘君耕源于一八年自创之体系,一乃杨文钰校长团队于一三年所建之间套作生态系统服务理论框架。雍葭读后,思及博士期间或可自创新法,以评茄子土豆带状复合种植系统之生态系统服务。嗣后之谋,则在于搜集相关数据。
“尔言及此,吾等所需者,乃评估框架,此亦博士毕业之必要条件。言及生态系统服务之研究较少,实则不然,方等学者于某期刊发表之作,皆为基本概念之阐述,可从中文入手。然研究及论文发表,仍需多读英文文献。”
“然也。”
“若欲创新框架,有数法可循:一者,将新要素纳入旧框架,如考虑碳排放、负面服务等;二者,于旧框架中增加一考量因素,如评估要素之权衡关系。权衡关系之研究,甚有深度,然表征之法,不宜仅以权重法度之。如水土保持在何处发挥决定作用?粮食生产于主产区与非主产区之比重如何平衡?此类问题皆须深思。吾建议,博士阶段,若仅用评估因子法、能值转化率、LC等成熟方法,恐难达博士论文之深度要求。生态系统服务研究,有诸多模型与物质流动模式,皆可深入探索。尔今处于初步阶段,已明基本概念与评估方法,然欲求深入,须有自己的独到见解,非简单重复前人研究可成。”
“要素何所指?”
“要素者,如正向生态系统服务之考量,吾辈或可加入负向排放等因素,从多方面思考,再寻文献以佐之,如何?”雍葭博士之路,宜多读英文文献,中文亦需择善而从。
-----------------
“慎行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