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漂泊梦难圆,博士门前屡叩关。
莫道毛坨无大志,论文未就泪潸然。
“余于潇湘之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修土地资源管理之道,以为本科之业。其源出于土壤专业,硕士则就学于西南之科技大学环境资源学院之环境工程专业也。今已获中级工程师之职称,专攻环境保护。”
“今得彼之邮件,未见任何简历资料。”
邹君来书,报毛坨六次辗转四川之师范大学以博取博士之位之事。老呼昂料之,恐又无果。未知何处出错,亦不知问题出于何处。毛坨漂泊十年,历川大、川农、川师,辗转之间,终难登岸。或是一步错而步步错,亦不知自诩精明之表哥,十六年前何以轻信一乳臭未干之小童。人生如选择题,出主意亦存风险。故老呼昂夫人之领导夫人当年不看好,言其无谱,今观之,果将毛坨带入歧途。老呼昂实则理解毛坨,其不发简历,乃因缺乏实质之成就。不似雍葭,有论文、有奖项。毛坨已过初试线,若复试再落榜,则不知何去何从。非人人皆适于攻读博士,于毛坨而言,入难出更难。
“已越线矣。”
“汝择谁为师?”
“邹君何以不知?”
“乃邹君分析组之主任。”
“邹君所荐?”
“汝未与邹君联系乎?”
“周一将复试?”
“已联系,方确认报考,此刻再与之确认。”
“汝久未与彼联系乎?”
“大抵两月一见,以求教、确认报考。若未过线,彼亦不言。”
“原思彼亦需沉淀,故……”
“汝勿告知乡间父母。”
“诺。”
-----------------
“师,吾甚惑,祈望指点迷津,以明路径,该如何着手?”
“反其道而行之,据文稿于知网寻相关文献,插入之,尽量以文献原话替换之。”
“汝之研试如何?”
“欲往何处?”
“未果,欲今年再试。”
“岂非于吾论文一句中寻二关键词,继而用知网之句检索乎?而后将此句替换为文献之句。”
“可试之。”
“而后须反复阅稿,以熟悉之,方可修改。”
“诺,吾试之。”老呼昂甚郁,今学生为师,己反为作业者。老呼昂直面学生,劝其重视,勉力以赴,明示今之状态非合格也。昔日备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