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勿与通(交往)也。故一市人,率(全)少于大贾而不信者,此岂可与此世交者等(等同)耶!今日赤肝脑相怜,明日众相唾辱,皆自其时之与势耳。时之不在,势之移去,虽百仁义我,百忠信我,我尚不顾矣,岂不顾已,而又唾之,足下果谓市道(时人)何如哉?
今人娶妇入门,母姑必祝之曰善相宜,则祝曰蕃息(繁育)。后日生女子,贮之幽房密寝,四邻不得识,兄弟以时见,欲其好,不顾性命,即一日可嫁去,是宜择何如男子者属之(归属)邪?今山东大姓家,非能违摘(违除)天性而不如此,至其羔鹜(家乡)在门,有不问贤不肖(不才)健病,而但论财货,恣(肆意)求取为事。当其为女子时,谁不恨,及为母妇则亦然。彼父子男女,天性岂有大于此者耶。今尚如此,况他舍外人,燕生(燕地出生)越养(越地长成),而相望相救,抵死(拼死)不相贩卖哉!细而绎之,真令人不爱此世,而欲往走远飏(远地)耳!果不知足下与仆之守(操守),是耶非耶?
首阳之二士(伯夷、叔齐兄弟),岂蕲(求)盟津之八百(会盟八百诸侯),吾又何悔焉!千百年下,生人(使人不朽)之权(权力),不在富贵,而在直笔(秉笔直书)者,得有此人,足下与仆,当有所用意。其他复何云云,但当誓(发誓)不羞市道(时人),而又不为(不做)忘其素恨(本来遗憾)之母妇耳。商隐再拜。
李义山在这封告别令狐子直的长信中感慨地说,天能恣物之生,而不能与物慨然量其欲,希望令狐子直对他施以援手。他还说,他与令狐子直的相交之道,不惧于时人的讥笑和诽谤,更不同于商人的因时因势相交,也不要像母妇一样因身份改变而变易。他认为,他与令狐子直的友情立得住,不在于荣华富贵,而在于那些秉笔直书的人,这是他对于朋友的立论,也是他对于青史的立论。
李义山回到原籍郑州取解之后,又即时返回长安,途经洛阳的时候,他一连两日去寻访柳枝,但是柳枝母女并不在家,他只能继续西行,回到长安华阳观。
开成元年冬,令狐壳士从兴元府寄来红绡若干,以资其应试。本年李义山不在令狐壳士幕中从公,令狐壳士依旧资其衣装,令李义山非常感激。正值长安天降大雪,李义山将红绡拿去兑了钱,将身上那件多年的旧麻袍改了一件新袍,夜晚和袍入睡,他再也没有冻醒了。
他给令狐壳士回复了一封谢书,书曰:
《上令狐相公状》
伏奉月日荣示,兼及前件绡等。退省孱庸(孱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