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工具,不能反客为主,捆绑住人。”
“我夏之白求的是大仁。”
“我要将世人,从过去沉疴的封闭保守的学术氛围中,挣脱出来,让文学、算术、历史、杂学、道法等为人主掌,而非是让人成为儒家等学术的奴才。”
夏之白双目灼灼,有着坚定的信仰。
解放思想,势在必行。
闻言。
刘三吾脸色大变。
他怒目而视,右手愤怒的指向夏之白,怒道:“夏之白,你竟敢这么羞辱我?”
夏之白望向刘三吾,嗤笑道:“我何曾羞辱过你?只是你自身在对号入座罢了,现在的儒家当推陈出新,而不该是死守着教条,故步自封,既然你们这批老人不思进取,那就让年轻人来。”
“他们比我等更有冲劲也更有想象力。”
“你”刘三吾怒指着夏之白,已被气的说不出话来。
夏之白平静的扫过四周,他的目光扫过之地,众学士纷纷垂首,无人敢与之对视。
夏之白摇摇头,继续道:“洪武三年,陛下颁布诏令,举行科举,然科举仅行三年,陛下就宣布罢废科举,诸位可还记得当时陛下是如何评价的科举?”
“有司所取多后生少年,且不堪实用,无法以所学措诸行事。”
“简而言之,科举录取的士人,无实才。”
“后续大明推行‘别令有司察举贤才’,即推行陛下之前就采用的‘荐举制’,无论是科举还是荐举制,大明的征用人才标准,从来都是‘归于务本’!”
“陛下对儒家圣贤的态度,同样也颇有意味。”
“洪武元年,陛下初入江淮府,首谒孔子庙,曰:‘仲尼之道,广大悠久,与天地并。有天下者,莫不虔修祀事。’”
“而就在次年,陛下便下诏规定:‘孔庙春秋释奠止行于曲阜,天下不必通祀’。”
“当时陛下的诏令刚下,就引来朝中很多儒臣上疏抗议。”
“但陛下未曾有丝毫松动。”
“因为陛下比天下绝大多数儒生都看得明白。”
“儒学只是工具,决不能让工具骑到人头上,甚至是捆绑住大明的思想。”
“我并不知当时陛下的真正心思,某种意义上来说,无论是作为‘六经’删削者的孔子,还是作为‘四书’中核心二部的《论语》《孟子》,在陛下心目都没有太崇高的地位。”
“因为陛下对待圣贤及经典的态度唯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