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累赘。
外强中干。
这一套体制,随着朱棣上位,就已事实上崩解了。
就算是现在,他从北方一路走下来,军屯要么被抛荒,要么被有权势的武官占据,根本就无法为军队提供足够的囤粮,朱元璋说的不费百姓一粒粮,就养活天下百万兵,根本就做不到。
就是现在。
大明每年都要往北方运送几十万石粮食。
不然朱元璋也不会这么狠心,借助郭桓案搜刮天下富户,用来集聚军饷军粮了。
这一切朱元璋都知道。
只是他觉得这是通往大明昌盛的必经之路。
他为大明设计的是千秋万代的基业,而今大明只是初立国,的确会面临各种问题,但随着大明国力日渐鼎盛,他目下对天下的强势也会慢慢减弱,最终达成他心目中的千古一国。
朱元璋铁青着脸。
他冷冷的注视着夏之白,眼神凶狠的,能将眼前这人生吞活剥。
他还没发作,夏之白倒数落起自己来了。
朱元璋冷哼道:“做不到?”
“你又知道些什么,咱为这天下付出了多少心血,任何人都想不到,咱的大明如今只是刚起步,等日后天下稳定,这一切都会成为大明长久的万世根基。”
夏之白冷笑。
他冷冷的看着朱元璋,漠然道:“陛下,伱作为天下的帝王,对天下的情况,了解最多,但你选择性忽略的东西也最多,我过去行走在北方,同样了解过一些情况。”
“在我调查之中,郭桓案中,不少官员在征收赋税时,巧立名目。”
“征收多种朝廷没有征收的水脚钱、口食钱、库子钱、神佛钱等的赋税,用以中饱私囊。”
“在陛下公布的诏令下,只写出了这些人巧立名目。”
“却没有写这么些人为何要巧立名目。”
“大明的官员固然很贪,但从最初的‘空印案’,到后面的‘胡惟庸案’,陛下对于有问题官员的处理,天下人都知晓,而且天下方定,百废待兴,就算再不识趣的官员,也多少会收敛一些。”
“但在陛下治理下,贪腐不仅不见少,反而还越演越烈。”
“原因陛下比谁都清楚。”
“陛下熟读史书,却只看得见,史书中对集权有用的东西,却看不到集权之外的弊端。”
“在过往的朝代中,朝廷逐步收拢了地方财权,在宋代时,朝廷几乎收走了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