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缓慢将村中可以叫得动的劳动力都带来了山寨。
一来,在山寨做工,包吃包住,免去了伙食的烦恼。
毕竟,这年头世道不好,温饱都成问题。
但霍青的山寨中,只要能干活,首先就会管你吃饱。
住处虽然是临时搭建的屋舍,但好歹有瓦遮头。
二来,村里人来得多了,齐心协力,也能更快地还清霍青的“债”,将被抢来的前辈们快点赎回去。
而随着工人人数的增多,霍青开始分工到位,几条战线同时推进山寨改革的进程。
负责砍伐林木、造田的一队;开渠引水,钻挖水井的一队。
深挖地道,垒砌寨门石墙的一队;利用砍伐下来的树木建房、制作家具的一队。
抢来的牛羊,除了必要的宰杀之外,皆是圈养起来。
等来日交配产崽,便是源源不断的蛋白质来源。
为了统筹规划,霍青在山寨的显眼位置竖起了一块牌匾,用以标注每日的建造任务和进程监控。
并开始搭窑烧砖,制作古法的“水泥”,在山顶上用青砖砌起几个蓄水池,下雨时便可收集雨水,以备不时之需。
蓄水池的作用极大,不仅使山寨的水源多了一处,也可用来浇灌日后建起来的水稻梯田。
东面的山坡是土山,空出的隔火带区域可以暂时开辟成旱地,或者水田,防火的同时也可以创收。
番薯藤的生命力极强,种下去只需保证适当的水分,再洒上一层草木灰,便可快速生长。
当然,想要刺激产量,就多施些天然有机肥。
水稻和玉米之类的常规农作物,需要一定的生长周期。
如今山寨中多了一批村民做工,对物资的需求也就多出了一份。
前期,便只能先大量种植番薯、土豆作为主食,以应对物资快速消耗的压力。
稳定之后,方可转变成大量种植水稻玉米..等季节性农产品。
而山贼们出山“买货”抢回的物资,就贴补工程队的空缺。
自从杏花村与龙虎山达成合作协议后,霍青手下的山贼倒也没再去光顾他们过,甚至遇上同行劫道,还会出手相助于杏花村。
这便是,为何霍青此前要求手下的山贼在进入杏花村时,尽量不要杀人的缘故。
在霍青最早的设想中,便已将杏花村当成了战略合作伙伴。
若手下的山贼杀了他们的村民,仇怨变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