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的主心骨,也觉得自己还是见过一些世面的。
但是再厉害,她也只是个普普通通的农村老太太。
面对瑞亲王的时候,还是紧张得大气都不敢喘,一句话要在心里琢磨好几遍才敢说出口。
之前瑞亲王就找她聊过一会儿,好不容易走了,这怎么又来了?
只听瑞亲王问:“老太太,如今家里几个孩子都在村里私塾读书吗?”
叶老太太点点头道:“可不是么,无论学好学孬的,也得让他们读上几年,再怎么也得识字啊!”
“这话说得没错,必须要识字懂道理才行。”瑞亲王立刻表示认可,紧接着又问,“村里的私塾,先生应该最多是个秀才出身吧?”
“对,正是一位秀才老爷,是我们村长的老父亲。”
“秀才出身,给孩子开蒙,教他们识字也就罢了,再深可就未必能教得好了。
“如今你们家大部分人都在京城做事,就没想过带着孩子一起搬到京城去么?
“别的不说,京城几大书院的先生们,大部分都是进士出身,水平高的可不是一星半点儿啊!
“其他倒是无所谓,最重要的是别耽误了孩子,您说是不是?”
叶老太太对瑞亲王这番话也深以为然,点头道:“可不是么,家里人也商量过这事儿,准备等秋收结束之后就让他们去城里读书。”
她说着看向几个孙子,又道:“不过这几个小子,除了昌瑞还行,其他恐怕都不是读书的料。”
“老太太倒也不必这么早就下结论,孩子天性爱玩,现在贪玩不代表以后读不好书。
“只不过小地方的私塾,先生水平本就一般,又只管照本宣科,根本不会因材施教,反倒容易埋没了有天赋的孩子。”
叶老太太虽然不懂这些,但是听瑞亲王这么说,感觉也挺有道理。
毕竟人家是王爷,肯定比自己懂得多啊!
于是叶老太太点头道:“王爷说得对,等这次秋收卖了粮,就把他们都送到京城去读书。
“幸好他们爹娘都会些能赚钱的手艺,如今家里的情况比以前好多了。
“不然别说送他们去京城读书了,连村里的私塾都上不起。”
瑞亲王见叶老太太的态度比之前坚定了许多,感觉自己做通了对方的思想工作。
如此一来,叶家一家子应该很快就能搬到京城去,以后晴天也不用总想回村里来了。
此时,在灶间做饭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