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工人。他们搅动手里长杆,专注地在雾霭中捕捞那些飘荡的细小颗粒。
每一个人身后都有一个装了雪的瓦罐或木桶,他们每打捞一阵就将网兜捞出,用树枝或板子刮出,倒在容器里积累成型。
袁通则是一直在船上来回巡逻,纠正这些新人的操作。
看起来有模有样。
没一会儿,林鸱号就返回到翡翠城楼顶。
宽扁的侦缉机保持悬浮状态,从两侧机翼里传来立体声:“安全规范和采集流程上,贵公司做得很好,有安全操作指导,也有明确清晰的采集程序,这两点毫无问题。”
“可惜贵公司的劳动力目前较少,只有两艘船作为采集平台。我核算了一下,哪怕两艘船满载重劳作,产量也低于储能市的最低标准。所以质量评估环节,无法达标。”
周异心里有一丝遗憾。
船少了。
不过这个其实不是问题。
周异摁倒:“如果我们购买多一些船只,应该就能满足最低产量标准了吧?能否计算一下,至少需要多少艘船?”
侦缉机即刻答复:“如果都是贵公司目前使用的小型强化船,总计需要10艘,才能达到最低标准线。”
10艘。
周异开始琢磨去哪里买船。
光炱采集可以提供大量就业岗位,能盘活整个翡翠城的社会活性,意义重大。不仅要搞,还得是大搞特搞。
“不过我有个建议,这个建议是个体性质,而非来自储能市侦缉队。”
林鸱号先进行了一个免责声明,然后才提出:“比起利用船只,倒不如在死海边缘建造一条用于采集的堤坝。”
“堤坝的劣势在建造所需时间比较长,至少要一两年,但优点多多。”
“首先它比船有着更长的使用寿命,磨损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为死海对于这种构筑物并不会产生破坏,反而会逐步在其接触面上形成一层光膜,有益于它们长期稳固。”
侦缉机继续阐述:“再者是成本低廉。十艘强化船的造价,加上每月持续消耗的能量包,总成本将数倍于雇佣工人打造堤坝。”
“最后是可延展性。”
“堤坝能够不断扩容和延长,能提升可劳动区域,这样采集产出也会持续可预见地提升。”
周异听得连连点头。
这就叫专业!
还好林鸱号过来实地勘察和评估,给公司的光炱产业指明了未来方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