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百济主动递来投降书,还是百济大王嫡长子王太子亲自来长安请降,于情于理,陛下确实不好拒绝呀,想来太子肯定也能体谅陛下的这番苦心。”
话虽说得四平八稳,可张阿难心里却像揣了只小兔子,怦怦直跳。
侍奉皇帝多年,太清楚这对父子的脾性了,知道此事远非嘴上说得这般轻巧。
李世民轻轻摇了摇头,嘴角扯出一抹自嘲的苦笑,低声呢喃:“体谅?这孩子的性子,朕最是清楚不过,一旦认定了的事,那可是不撞南墙不回头,哪能这般轻易就释怀。”
说着,抬脚走向窗边,每一步都透着几分沉重。
站定后,伸手推开窗户,目光直直投向远方,那眼神好似要穿透层层叠叠的宫阙楼阁,径直看到千里之外的辽东大地。
良久,他才像是从沉思中回过神来,头也不回地问道:“阿难,你觉得,太子会放弃攻打百济吗?”
张阿难不敢怠慢,小心翼翼地往前蹭了几步,缩着肩膀,微微弓腰,轻声说道:“陛下,以老奴看,太子殿下做事向来自有主见,当下直接发兵攻打,那是绝无可能的,毕竟百济已然是朝廷接纳的降地,若公然违逆,那可就是抗旨的大罪。只是……”
说到这儿,他下意识地咬了咬嘴唇,话语戛然而止。
“只是什么,莫要吞吐,如实讲来。”李世民迅速回过头,目光犹如燃着的火,灼灼逼人。
张阿难吓得一哆嗦,赶紧垂下脑袋,战战兢兢地说道:“只是太子殿下在辽东经营日久,威望一天比一天高,即便不发兵,就凭他如今的权势与手段,也能对百济暗中掣肘。”
“老奴听闻,太子的新政在辽东推行得风风火火,他恐怕也想着把这套法子在百济施展一番,可这与朝廷现行的新政相差甚远,如此一来,朝堂之上、世家之间,反对的声浪必然高涨啊。”
李世民长叹一声,那声音像是从胸腔深处挤出来的,满是疲惫与凝重:“朕正是担忧此事。太子的新政,意图破旧立新,是要把现有的阶层格局搅个天翻地覆啊。”
当了这么多年的皇帝,太子的那点心思,李世民又怎么能看不明白。
然治大国如烹小鲜,辽东新罗就这么点地方,搞一搞还可以,若换在大唐,事情就不是这么简单了。
天下事,也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随着皇帝一个人的意志流转。
许多方面,即便是皇帝,也需要妥协。
譬如投行卷之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