迫陛下,站在太子那边去。
如果接纳百济投降,又交给太子,无疑是在对外传递一个信号,陛下选择了太子。
这样的消息传开,对于五姓七望,魏王党的打击,可就是无与伦比的。
褚遂良看情况不对,连忙拱手作揖道:“陛下,此事还需斟酌。虽说百济主动来降是好事,可太子在辽东行事,手段未免过于激进。”
“世家大族在各地盘根错节,辽东亦不例外,太子如此大动干戈,已引得诸多不满。如今西域战事又岂,周边各国心思各异,太子之强势,会让太多人害怕担忧。”
“不如另派能臣暂管百济,由朝廷直接负责,待局势平稳,再做长远谋划,也可借此安抚一下各方人心。”
让朝廷接管百济,从很大程度上,就是阻止太子兼并百济实行新政。
假若太子强行攻打百济,这就跟作乱没有多大区别了,失去了名义。
很显然,所谓朝廷接管,其实就是把百济这块地方,交给魏王。
以此让太子跟魏王再行争夺之事。
李世民依旧是沉默。
从权力的平衡上来说,褚遂良的提议,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如果是以前,李世民就会这么做了。
可现在,他不得不考虑一个事情,百济投降大唐后,太子真的就会放弃兼并百济吗。
倘若太子出兵攻打,他这边要如何去做?
届时,恐怕他跟太子之间的矛盾,将会变得更为尖锐。
实际上来说,百济不管是在太子手里还是大唐手里,根本区别也不是很大。
最终,李世民的目光,落在李靖头上。
这让李靖感觉头皮发麻。
他家的嫡长子,可是在太子麾下做事呢。
这让他怎么说?
站太子?
不,他只能站陛下。
“陛下,臣只懂军事,百济的事,臣没头绪。”
李靖干脆利落的把自己撇开,管大家怎么说,反正就是不表态。
闻言,李世民也没难为李靖,看向房玄龄。
几个大臣,也只有房玄龄一直没开口。
房玄龄心下思索一番后,不疾不徐道:“陛下,老臣以为,国之大事,应以稳固边疆、安抚百姓为重。百济来降,是增我大唐威名的契机,断不可因内部权衡而寒了外邦之心。”
“至于太子作为,老臣也略有耳闻,其初心乃是富国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