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来能促进百姓就业的发展,没有田地可种的,能多个吃饭的活计,有田地可种的,农闲之余,也能赚些钱财。”
“二来可稳定地方治安,不至于无所事事之人惹是生非。”
“采矿的矿工,运输长安的马车,起步便是数万人的规模,持续发展的情况下,将会是未来数万人,甚至十数万人凭此活命的差事。”
“这难道不是一件造福百姓的好事吗,稚奴觉得如何。”
李承乾还有一句话没说,那就是凭借开采煤矿,他这个太子,将会成为大唐第一位,也是最大的一位煤老板。
晋州,便是山西。
后世山西的煤老板多么有钱,李承乾还要多清楚。
作为太子,他进入到煤矿行业中,根本不存在会有任何竞争对手。
敢跟太子抢煤矿的买卖,太子就能要你的命。
当煤矿行业发展起来,太子就是新生代的煤矿大王。
不至于垄断,吃肉也可以分点汤。
比起冰肆铺这样的小生意,煤矿的生意做起来,才是真正算得上富可敌国。
从历史的角度上来说,煤矿的发展,就是新能源的革命。
而能源的革命,是工业化的基础。
等煤矿行业兴盛成熟后,造高炉,大炼钢,走上工业化道路,打造蒸汽机械,开启盛唐世界巅峰,想想还真是有些小激动呢。
李治被太子所描绘的宏伟蓝图给震惊到了。
他在晋州的时候,也做过不少举措,改善百姓生活,关注百姓营生之事。
甚至是父皇都多次写信,夸赞他的举动,这也是他的骄傲。
然而在听完太子的讲述后,心中就有些惭愧了。
不是说看到了煤炭行业的利润,有多么赚钱,而是提供数万,乃至于数十万工作岗位的事情。
解决数万乃至于十数万百姓生计,这是多么大的功劳和功德。
比起太子的格局,李治自愧不如。
“稚奴差大兄远矣。”
这句话,李治说得很是真诚。
李承乾直接道:“行,那就这么定了,早些安排也能早些成事。”
“这两日我会派人前往晋州,准备开采石炭之事宜,届时你也安排人员跟随。”
“你在晋州也干了两年,对地方熟悉,写封信给马长史,让他帮着一起,把这事给落实下来。”
“正好趁着春耕农闲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