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是坊间主流民意。
但之后的北元百年统治,本朝初期理学独尊,这股思想,逐渐成为了坊间主流民意。
由此,古人所谓的“无才”,本来是赞赏那些很有才华的女子能自视若无,不张扬、不显摆的高超德行。
从宋以降,社会上贬抑女子读书的风气逐渐兴起,到今时女子读书无用论发展成为坊间的主流观点。
别看只是副对联,时过境迁,其意就变化无数,可这些,寻常百姓不懂,难道饱读诗书的朝廷官员,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内阁阁臣还不懂吗?
拿这样的奏疏呈到御前,是故意的,还是不小心的?
存着心添堵!
朱厚熜望着“认罪”的阁臣,问道:“奏疏中点明,一些官员唯恐适龄女儿抛头露面,‘学识是小,失节事大’,禁足于家中,拒绝、阻扰国策,是真是假?”
在建设十万座社学学堂之初,朝廷并没有有意分建男校、女校,毕竟,一旦细分,国策的各项支出又要大大增加。
也就是说,男子、女子,只要适龄,就在同一社学就学,已经建设投入使用的部分社学,或许分了男班、女班,聘请了些大家闺秀担任女班师长,但也只能做到这些了。
不可能禁止同校学生之间的接触。
如此一来,男学生、女学生就有了接触的可能,再加上,废除八股,改授六艺,又将文学堂,改成了讲武堂。
礼、乐、射、御、书、数,六艺,礼乐书数,都是正常的,而射、御,男子、女子是有着本质差别的。
男学生、女学生不免对彼此产生好奇,甚至是交流。
时下,虽不是“沾衣裸袖,便为失节”的风气,但不排除一些“老顽固”不能忍受。
朱厚熜的眼神,落到了海瑞的身上,一,是海瑞有适龄女儿,就是小囡囡,也是福王朱翊钧娃娃之亲的妻子。
二,是两世为人,朱厚熜隐约记得有野史记载海瑞恪守封建礼教,见女儿从仆人手中接过糕点,便将女儿活活饿死。
君父的询问,让阁老们默然,而感受到君父目光注视的海瑞,更是身体一僵,答道:“臣绝无此事。”
小囡囡,大名海婳,现今就在京中学堂就学,但以京城之重,学堂林立,男校、女校自然是分的。
显然,以阁老之尊,亲王之亲,海婳就学于女校,哪怕海瑞没有徇私的想法,下面的人也会将一切安排到位。
即便是再狠的人,在对待亲生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